“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任凭“龙”译风情万种,余对“loong”却情有独钟

原标题:十二“属相”文化的对外译介研究
李绍青,田翠芸(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不是“龙的传人”崇拜的“龙”。属相“龙”与英语“dragon”有着明显的文化冲突。与汉语里大量“龙”习语的褒义色彩相反,英文中“dragon”衍生出来的词语富含贬义色彩。如果属相“龙”译成“dragon”,也可能会引起西方人的误会,对此很多中国译者难以统一口径:有译“龙”为“虎”者,有执意保留“dragon”者,有音译为“龙”者,有译“龙”为“狮”者,有给“dragon”加前置定语“Chinese”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纵然是盲人摸象,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亦皆不无道理。

  译“龙”为“虎”的典型案例除了“亚洲四小龙”(Four Asian Tigers)还有一例:The angel child and the dragon mother. 一个是天使般的女儿,而一个则是恶魔似的/母老虎般的母亲。西方文化中的“龙”是邪恶的象征。如果把这一互文标记照搬到译文中,会引起中国读者截然相反的理解。因此,译者按照目标语 的文化观念,用“恶魔/母老虎”来对应“dragon”,实现了与原文的互文对应,填补了文化差异造成的意义空白。

  坚持译“龙”为“dragon”者精神可嘉。一者,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无论是中国“龙”还是西方“dragon”都毫不例外。中国“龙”亦或贬义,西方金(Gold)银(Silver)二“dragon”就不能归为恶龙之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 “龙”和西方“dragon”亦然有偶同之处。二者,如果西方世界存心排斥中国文化,纵然译为其顺耳顺眼的理想译本(假如有的话)亦难顺其心。中西方文化不碰撞不摩擦,便不会产生文化融合的火花。更何况西方读者猎奇心理很强,属相“龙”译为“dragon”又何妨?此译岂不象“水上威尼斯”般“简洁明快不啰嗦”!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的现在,翻译原则应该“以我为准”,而不是一味地顺从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例如,中国“龙”文化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妨译作“It is not the height but the residing immortal who makes the mountain well-known; it is not the depth but the dwelling dragon that gives the lake a charming tone”。

  至于音译为“long”,虽然不妥,但可改造。音译务必慎用,万不得已才用,因为对于目标语读者音译实际上等于不译,除非是其功能信息盖过其本身的意义信息的专有名词。译“龙”为“long”绝不象我们津津乐道的 jiaozi(饺子)那样令英语读者轻而易举心领神会。以“龙”为首的十二“属相”文化对外译介,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翻译的关键就是“文化术语”,因为术语就是话语权,而“术语”的翻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如严复所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为此,译者宏观上要有全局观念,微观上要善于创译。中国“龙”系“文化词语”——此有彼无的一些具体事物。文化基本术语“龙”的翻译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对外传播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龙”,译者作为“龙的传人”应以文化自信的心态、不破不立的勇气合情合理合(语)法地利用目的语大胆造词,为目的语输入诸如 geilivable(给力)、No Z turn(不折腾)、Feel of China(中国范儿)等令人称奇的新鲜文化词,既保持汉语的“本色”又让西方读者易于理解中国属相文化的底蕴。译“龍”为“loong”可谓音、形、义三全其美的创译。

  从读音上看,“龙”的音译“loong”与英文里已有的“朗”(long)音明显区分开来,而且“long”音破格为 loong(发“龙”音)和属相“龙”的汉语拼音和谐一致;从“形态”上看,“龍”是“龙”的繁体字,是象形文字,而“loong”俨然是“long”的繁写,亦为象形文字:loong 的两个“o”字母,就象中国龙“萌萌的”两只大眼睛(没有标调的汉语拼音“long”则有“独眼龙”之嫌);从意义上看,轻描淡写的“long(长)”难以表达“龙体修长洒脱”之义,而西方人恰有故意将“long long ago”写成“loong loong ago”凸显“(时间)很长”之先例。毕竟,单词 loong 比单词 long 长度要长,这也是“loong”的象形意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loong”已为海外华人接受,英美人士熟悉,这一点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译名“Lee Siu Loong”(当然不如“Bruce Lee”更流行)可为佐证。

  译“龍”为“loong”实乃中国表意文字与英语表音文字的象形耦合、天赐佳对!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任凭“龙”译风情万种,余对“loong”却情有独钟。

作者简介:
  李绍青(1972- ),男,河北冀州人,副教授,《教育与职业》特约记者,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田翠芸(1966- ),女,河北滦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后记】

  李绍青老师读研时就已经发表学术论文“‘龙’与‘dragon’的文化异同”(2011年),详细介绍了龙(loong)和杜拉根兽(dragon)之间的差别。十余年后再次阐述 loong 这一译龙方案,的确是对 loong 情有独钟。

  不过,“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能译作“it is not the depth but the dwelling dragon that gives the lake a charming tone”,因为杜拉根兽(dragon)不谙水性,无法长时间呆在水下,更不要说龙潭深处了。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1月18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