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201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 正确外译文化遗产名称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修课 摘要: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跨文化传播,翻译,文化自信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条客观规律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是成立的。保护文化遗产,首先要搞清楚文化遗产的来源,然后才谈得上保护。有很多办法可以明确文化遗产的来源,最简便也最有力的方法是掌握对文化遗产的命名权,使名称这个最基本、最显著的标志携带主人的信息。就如同张三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会选择姓张,而不是选择姓李,反之亦反。 在全球化时代,保护文化遗产不再是一国之内的事情,文化遗产名称的外文翻译非常重要,外国人往往只根据名称判断其来源,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会考虑其它因素。 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文化遗产吗?危险。很多外国人在观赏京剧之前把它视为欧洲歌剧的中国变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前些年,几位法国朋友对我说,他们以前没看过京剧,如果不经我解释,对于‘Peking Opera’,他们会理解那是北京表演的‘茶花女’、‘卡门’或‘图兰朵’等西洋歌剧。这让人比较吃惊。因为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甚大,外国没有完全与京剧对应的东西,而英译名‘Peking Opera’却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在我看来,把京剧变成‘Peking Opera’,是对京剧的背叛。”[1] Tofu(豆腐)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吗?已经不是了。因为这是来自日文的罗马拼写法。 |
图1,网页截图。
Dano(端午)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吗?也已经不是了,这是韩国的“端午(祭)”。 中国的端午节通常被翻译为 Dragon Boat Festival,字面上很难让人想到是中国的节日。Dragon(杜拉根兽)是欧洲神话中的虚构动物,主要象征邪恶。我们中国人把 Dragon Boat 理解为“龙舟”,而外国人并非如此,他们听见 Dragon Boat,脑海里出现的很可能是一艘装饰了杜拉根兽模型的船(图2、3)。 |
图2,viking dragon ship(维京人的杜拉根兽船)。
图3,dragon ship(杜拉根兽船)。
即使外国人知道这一划欧洲魔兽船的日子是中国独有的节日,也很难让他们体会到端午节背后的中国基因,可能会将其视为只是一种源自欧洲的体育赛事。维基百科(Wikipedia)的端午节词条“Dragon Boat Festival”下面写了一句话:“For dragon boating as a sport, see dragon boat.”[3] 可见外国人的确把划龙舟仅仅视为一种体育项目。由此可以判断,尽管世界各地划龙舟的活动不少,但是知道其内含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内容的外国人肯定很少。 即使他们知道 dragon 同时还是中国神话虚构动物龙的名称,这种拐弯抹角的文化传播也会使其中的中国信息严重损失。就好像我们听见有人说欧洲人舞龙,首先想到的是欧洲人喜欢中国文化,而不会想到他们是在摆弄杜拉根兽。 端午节还被翻译为 Dumpling Festival。Dumpling 只是欧美国家的一种甜点或面疙瘩汤,外国人显然很难理解“甜点节”在中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政治含义。粽子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根本不是西洋食品,为什么不直接译为 zongzi 呢? 韩国人、越南人和日本人都音译了各自端午节的名称,在维基百科中都有自己独立的词条。韩国人以“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江陵端午祭)这一名称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介绍文本里出现了七次“Dano”,但没有“China”一词,端午祭完全成了韩国的文化遗产。[4] 中国人没有音译端午节,在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和介绍文本中都没有“Duanwu”字样,而是译为“Dragon Boat Festival”[5]。维基百科虽然建立了词条“Duanwu”,但是没有解释,而是自动转到词条“Dragon Boat Festival”。长此以往,在外国人的脑海里,韩越日这些国家都有“端午”这样一个独特的节日,相反,作为这些节日发源地的中国反而没有这个节日了。 在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端午节的文本中不仅没有提及“Duanwu”,反而介绍伍子胥死于在贵州杀一头杜拉根兽时(Wu Zixu (an old man said to have died while slaying a dragon in Guizhou Province)),让外国读者进一步认为中国的龙舟和欧洲的杜拉根兽有关,因为在欧洲神话传说中,英雄杀死杜拉根兽的故事比比皆是。实际上伍子胥死于吴王夫差的赐死,和屠龙毫无关系。不知道这篇英语的介绍文字出自谁人之手,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宜居然如此儿戏。 此文最后介绍了端午节的文化和现实意义:“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trengthens bonds within families and establishes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It also encourages the expression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contributing to a vivid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端午节加强了家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它也鼓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有助于形成鲜明的文化认同感。) 但是,在欧美人看来,杜拉根兽(dragon)是恶魔,是斩杀或驯服的对象,与杜拉根兽共舞毫无“和谐”之意。 清代画家郑板桥把钱塘江大潮形容为“银龙”:“银龙翻江载江入,万水争飞一江急。”2013年,一些外国冲浪高手在这里举行了对抗赛。新浪网报道说:“冲浪手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银龙’(Silver Dragon),象征着东方的力量和神秘感,当它咆哮着逆流而上的时候,一场扣人心弦的较量——红牛钱塘江冲浪对抗赛随之展开,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内河冲浪赛事,也是人、自然和城市的交响共鸣。”[3] 撰稿者这样写,是因为在他这个中国人看来,龙象征着力量和大自然,人们在大潮上冲浪,是一曲和谐的交响曲。 可是外国人并非如此。他们从小被教育 dragon(杜拉根兽)是恶魔,中国人告诉他们钱塘江大潮是 Silver Dragon(银色的杜拉根兽),因此他们把自己来冲浪视为对恶魔的一次征服。他们报道这次活动时使用的标题也的确使用了taming(驯服)一词:Taming The Silver Dragon(图4)[6]。 报道中称钱塘江大潮为 the dangerous and mystical natural occurring river wave(危险而又神秘的自然产生的江潮),可见在他们眼里,在钱塘江上冲浪根本不是浪漫的与大自然“和谐”的“共鸣”,而是一场战斗,目的是征服恶魔。 这篇报道标题中的 Silver Dragon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银龙”,但是在西方读者眼里却是“银魔”。 |
图4,网页截图。
这个例子说明,中国人对外国人谈论 dragon 时,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理解到的是中国的龙,而且心中充满崇敬,实际上恰恰相反。 很多外国人很喜欢参加龙舟竞赛活动。但是,这未必证明他们热爱中国龙,也许恰好相反,他们很可能把划龙舟看作是对恶魔杜拉根兽的一次挑战过程。 在联合国非遗目录中,还能检索到一个 dragon:比利时和法国的 Processional giants and dragons [7](巨人和杜拉根兽游行,图5)。游行中还有圣乔治斩杀杜拉根兽的表演。这些巨人和杜拉根兽模型的高度可以高达九米,重量可能重达三百五十公斤。 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未来某一天,世界人民会以为端午节不过是欧洲节日在中国的翻版而已。 |
图5,比利时和法国的“巨人和杜拉根兽游行节”。
比利时蒙斯城的节日“杀死恶魔杜拉根兽”,始于十四世纪
通过上面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如何翻译中国文化遗产的名称非常关键,否则世人会逐步忘记他们的归属,最后使中国人失去这些文化财富。这种事情已经真实地发生了。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阿尔斯兰-阿不都拉在一篇论文中说:“(维吾尔语)过度借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词,不仅造成词汇混乱,影响语言的纯洁性,而且也会模糊许多文化现象的归属界限。”他举例说,古代维吾尔语表示“唇膏”的词 εrinlik 被淘汰,以波斯语词或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混合词或汉语词取而代之之后,很多人误认为在维吾尔文化中具有千年历史的这些现象可能源于其他民族文化。[8] 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名称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外文名称,最简便的方法是音译。如果在外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或者无法用两三个单词说清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音译创造一个新的专用词汇,作为这一概念的代号。 音译时可以以汉语拼音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外语,或避开外文中现有的常用词,例如不是译龙为 Long,而是 Loong。[9]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为它们撰写外文注释,添加到纸质的和网络上的辞典里去。不要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也不要担心外国人懒惰不去查词典。实际上外国人更喜欢音译其它文化中的独有事物的名称,他们为中国文化创造了 Kungfu(功夫)、Qi(气)和 Yinyang(阴阳)等大量新词汇,因为这比用一大串单词构成一个解释性的名称,要简洁多了。这是拼音文字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推广音译新词早期,音译可以作为现有英译的短注释,加上括号,跟在后面,例如“Dragon Boat Festival(Duanwu Festival)”。一段时间之后,两者交换位置,即“Duanwu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过渡期结束之后,单独使用音译:Duanwu Festival。 “建立文化自信”必须落实在行动上,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本措施之一。“张儿姓李”不仅谈不上文化自信,还会贻笑天下。 参考资料: 1,赵启正:京剧不是“北京歌剧”,2007年12月26日,http://star.news.sohu.com/20071226/n254303203.shtml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fu3,https://en.wikipedia.org/wiki/Dragon_Boat_Festival 4,https://ich.unesco.org/en/RL/gangneung-danoje-festival-00114 5,https://ich.unesco.org/en/RL/dragon-boat-festival-002256,https://www.surfersjournal.com/product/taming-the-silver-dragon/ 7,https://ich.unesco.org/en/RL/processional-giants-and-dragons-in-belgium-and-france-00153 8,阿尔斯兰-阿不都拉:从维吾尔语中的某些“怪象”看知识阶层的语言态度,双语教育研究,第1卷第4期,2014年12月,第3页。 9,黄佶:龙应该翻译为 Loong,http://www.loong.cn (黄佶,2017年12月6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