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外宣翻译的失误:轻则伤文,重则伤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形象视域下的外宣翻译规范研究
——以《今日中国》为个案

  院系:英语学院  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届别:2018届
  姓名:胡妤    指导老师:张健

  ……

  在上述例子中译者需通过“变”的手法来实现形象建构的目的,但有时恰恰需要“不变”来实现目的,尤其是在涉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塑造时,比如“龙”的形象。一直以来“龙”被译为“dragon”,本文认为这一译文虽然借用了英语中既有之概念,减少了读者接受一种新物种时的理解困难,但是大大歪曲了“龙”的形象,而“龙”作为中国的象征,这一翻译失误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龙”和“dragon”分指两种不同动物,在中西文化中也具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第六版)》(霍恩比,2004:515)中“dragon”的释义为:“noun. 1 (in stories) a large fierce animal 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 that can breathe out fire; 2. a woman who behaves in a fierce and frightening way.”从物种而言,“dragon”有翅膀、会喷火,而“龙”无翅,可见是不同品种;从喻意而言,“dragon”具有负面语义,可用以指代“悍妇”,而“龙”在中文里象征高贵、权威,是“皇帝”的代名词,两者相去甚远。更为重要的差异在于:“dragon”一词“在西方语境中为邪恶之化身,代表的是反面形象”(师存勋,2017:236),“the old dragon”在英文中含有“魔鬼、万恶之源”的含义。伊兹拉勒维尖锐批判中国之代表作《中国傲慢?》中三个部分的标题均以“dragon”代表中国:

  Le Dragon a la grosse tete(桀骜不驯的巨龙)
  Le Dragon a tout bon(一切皆正确的巨龙)
  Le Dragon a trop peur(惊恐的巨龙)

  整本书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而“dragon”的形象更进一步落实了“凶恶”、“破坏力巨大”的中国形象。

法文版 中文版

  “龙”译为“dragon”是当初西方传教士的英译选择,有其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龙”的形象呼吁“正名”,“dragon”一词与实物不符,并且严重损害中国形象。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将“龙”译为“Long”或“Loong”(关世杰,2007;肖达娜,2015;师存勋,2017),本文对此观点深表赞同。根据翻译中“名随主人”的原则用音译法代替原来的套译法,通过“Long/Loong”的概念重塑,完整、准确地传递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语义和喻意,重新塑造“龙”的形象、改善中国形象。

  外宣翻译中形象的传递应当“以我为本”,重在建构中国的真实形象、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开放包容、山河秀丽、爱好和平、维护正义、敢于承担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建构目标。外宣翻译的准确性规范事关译文受众对中国现状的正确解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如果说文学翻译的不准确会损害原作的价值,则外宣翻译的失误轻则伤文,重则伤国,故而须译者谨慎遵循。

  ……

参考文献:

  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M]. 6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关世杰.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 [J]. 对外大传播, 2007(10):32-34.
  肖达娜. 中国龙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重构 [J]. 南方论刊,2015(8):90-92.
  师存勋. 论“龙”之西译与“dragon”之汉译策略 [J]. 宁夏社会科学,2017(1):236-241.

(黄佶编辑、配图,2018年11月18日)

附件:

张健教授提及译龙问题:

  ……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起到对外宣传的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逻辑、语体风格、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读者比较顺畅地获取信息。然而,目前我们的外宣译文中有时会出现让读者无法理解甚至产生误译的情况,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总体而言,当前外宣翻译中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望文生译。这类错误的主要表现为译者忽略两种语言的差异,粗制滥造,将信息胡乱堆砌起来,导致语句不通,白字连篇,错误百出,难以得到英语受众的认同,从而无法取得译文的预期效果。这种翻译失误常常会发生在初涉译坛的新兵身上,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复杂性,个人视角、专业领域的局限性,科技文化发展的动态性,资深翻译也不时会掉入“望文生义”的陷阱里(许建平,2010:35)。例如“龙头企业”被译成 dragon-head enterprise 会令人生畏。毫无疑问,这样拙劣的译文不符合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将直接导致译文丧失应有的交际功能,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应。

  ……

参考文献
  许建平. 翻译中的望文生义与张冠李戴 [J]. 中国科技翻译, 2010(3):35-38.

 (摘自“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作者:胡兴文,原载《中国外语》2013年第三期,第102至106页)

  作者简介:胡兴文,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级翻译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外宣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

(黄佶编辑,2018年11月19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