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你在端午节吃的是 Zongzi

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人都会吃粽子。但是“粽子”时常被英译为 dumpling。

  Dumpling 是个什么鬼?是一个广泛的食品类的统称。咸的、甜的、辣的、有皮有馅的、无皮无馅的、蒸的、煮的、烤的……等等等等很多食品都可以叫 dumpling。

 

  中国人的馒头、饺子、馄饨、汤团、圆子、粽子、春卷、小笼包、叉烧包等等传统食品,都被不负责任的翻译工作者译为 dumpling,使中国传统小吃的丰富内涵丧失殆尽。

宣传画(局部):中国的对外翻译工作应该自信起来。 黄佶制图,2013 年7 月8 日。

 

  把中国小吃统一译为 dumpling,就好像别人问你:“你怎么去北京的?”你回答说:“我乘交通工具去的”。

  很多翻译者把“解释”误以为“翻译”,于是把“粽子”译为 Steamed glutinous rice filled with meat, nuts or bean paste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蒸熟的有粘性的稻米,填充有肉、果仁或豆糊,裹在竹叶里)。

  外国人进了中国饭店,本来就饿,再被迫说这么长一串文字,恐怕立即要低血糖晕倒了吧?

  实际上只要音译即可:Zongzi。至于什么叫 Zongzi,外国人一看图片或实物、一听上述解释就会明白。

  中国人没有不懂什么叫“披萨”、“汉堡”、“寿司”的吧?为什么要担心外国人的智商呢?

  意大利人没有把 pizza 汉译为“面饼上面堆有肉片、蔬菜和粘的奶油”,中国人也照样明白了什么是 “披萨”,并且大量消费。

  Dim Sum(点心)这个词汇由广东厨师创造于 1948 年,已经被主流英文辞典收入,连外国人也说它比 Chinese Snack“更加容易接受”。[1] 所以,中国人要敢于创造中国文化自己的新词汇,并坚持使用。

网页截图:词条 Dim Sum。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韦氏辞典)。

----------------------

资料来源:

  1,“南翔馒头”要让外国游客一看就懂,文汇报(记者:王宝来),2009年3月29日,
http://news.163.com/09/0329/00/55HHS3KK000120GR.html

-----------------

  “端午节”应该怎么英译?Duan Wu Jie 或 Duan Wu Festival 即可。外国人看不懂?那就去 google 一下,wiki 一下。

  中国人是怎么看懂“圣瓦伦丁节”的,外国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看懂什么是 Duan Wu Festival。

  中国翻译界不是积极地用各种外语向外国人描述什么是端午节,而是偷懒,坐视外国人把“端午节”译为 Dragon Boat Festival。

  Dragon Boat 是个什么鬼?

  中国人自以为这是指“龙舟”,一看见 Dragon Boat 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但 dragon 在欧洲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是《圣经》中最大的恶魔,而且这个概念随着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扩散,已经传遍全球。

  所以,外国人看见这个词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下图是一艘 dragon ship 的照片:

  说到 dragon boat,欧洲人想到的还可能是北欧古代人的船,船头上雕刻着巨大的杜拉更(dragon)形象:

  因此,把“龙舟”译为 dragon boat,轻则产生语义混乱,使中国特有文化事物被外国文化所覆盖和淹没,重则产生歧义,使外国人误解中国文化。

  那么应该如何翻译“龙舟”?很简单,直接音译即可:Long Zhou 或 Loong Boat。这里的“Loong”是“龙”的音译。外国传教士至少在 1814 年即已经这样注音汉字“龙”,海外华人的姓名中也这样音译“龙”字,例如李小龙:Lee Siu Loong。

  不要怕外国人看不懂,我们中国人看不懂什么是“贡多拉”时怎么办?百度一下即可:威尼斯的一种奇特的船,Gondola。

  

  在把外来文字译为英语时,意大利裔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主张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异化翻译),他认为这是对西方社会存在的种族优越感、种族偏见、文化自恋症和帝国主义的一种抵抗形式,这种抵抗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地缘政治关系(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in English can be a form of resistance against ethnocentrism and racism, cultural narcissism and imperialism, in the interests of democratic geopolitical relations. [1])。

  韦努蒂的“异”主要用于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

  现在,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不仅毫无任何抵制,而且还积极地投怀送抱。中国文化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考虑如何保住自己的传统,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没,如何避免大学生毕业时英语能够过六级甚至八级,却不会用中文写最基本的文章。

  与此同时,中国人在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时,却缺乏自信,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东西包装成外国的东西,例如不敢直接用中文发音去音译“粽子”和“龙舟”等等。

  因此,韦努蒂式的“异”对今日之中国特别重要。在对外翻译时,中国人应该大力实践韦努蒂鼓吹的“异”。

  在把本国特有事物的名称译成外语时,除了要考虑跨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和经济性之外,还要考虑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韦努蒂在 Rethinking Translation(翻译再思)一书里指出:翻译的抗拒性策略有助于保持译文的怪异和距离感,这种怪异和距离感可以在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中划出强势价值观的边界,阻止这些强势价值观对其它文化的价值观进行帝国主义式的征服(On the other hand, resistant strategies can help to preserve strange and estranging, which mark the limits of dominant values in the target-language culture and hinder those values from enacting an imperialistic domestication of a culture other.[2])。

  很多人批评 Zongzi、Loong、Jingju、Xiangsheng 等不象英语,但根据韦努蒂的观点,“怪异”的译文恰恰有助于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中立住脚跟。

  实际上,西方人并不反对“怪异”的外来语,很多怪异的新单词如 Chengguan(城管)、guanggun(光棍)和 fenqing(愤青)等还是他们自己主动使用的。日本人则创造了更多、更不象英语的新词汇,如 tsunami(海啸)、sushi(寿司)、kabuki(歌舞伎),也被西方人广泛使用。笔者在检索电子版美国老报刊时发现,1905 年的杂志上就赫然写着 The Japanese Hokku,而不是 The Japanese Poem。

  当年日本人能够超越中国人,靠的首先是这份自信,其次是谦虚学习的精神。今天中国想要全面超越日本,首先也要虚心向日本人民学习。

(2016年6月9日,端午节)

--------------------

资料来源:

1,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Routledge, p2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065265.html

2,Lawrence Venuti: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Routledge, 1992, p13. Google Books

-----------------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黄佶著《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一书。该书大部分内容可在 www.loong.cn 免费下载。

留言板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