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西方文化对“龙”的定义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

原标题: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程兰芝(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一期

  ……

二、城市形象传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差异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具有区域性和复杂化的特点,通常仅被城市内部居民所接受。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时应以传播受众为核心,注意双方的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存在的诸多差异,将双方文化共核或已被对方认知的部分作为桥梁,以便更好推动传播完成。否则,在传播过程中容易造成受众对传播对象的认知偏差、扭曲、缺少等问题。

  比如,中原文化中关于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首伏羲的传说,据《山海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因此,伏羲是龙身人首。伏羲部族的图腾是龙,创始了“龙文化”。从伏羲开始,以后的炎帝、黄帝、颛顼及历代君王,都自称为“龙”,并继承和发扬了“龙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把龙视为权势与威严的象征,雕于梁柱、塑于墙壁、绣成龙袍,成了真善美的统一体,我们也自称“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龙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而在西方文化中,对“龙”的定义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嘴能喷火。在这里龙(dragon)是贬义词,是邪恶、凶残、魔鬼的象征。可见,如果中国“龙”在进行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时,忽略文化差异,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会失去自身原本涵义。

漫画:杜拉根兽(dragon)象征赤字(deficit),2006年

三、郑州城市国际形象跨文化传播主要策略

(一)完善特色内容体系
(二)构建数字化全新传播体系
(三)打造多元化文化形象符号
(四)建设城市形象管理支撑体系

  ……

  作者简介:程兰芝(1979- ),女,河南夏邑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传播。

  【编后记】程老师这篇文章指出了龙被译为 dragon 所带来的问题,但是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改译龙呢?还是以后在宣传郑州城市形象时不再提龙了呢?

(黄佶编辑配图,2022年3月31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