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法国人在中国搞了一个“香颂”,中国人敢不敢去外国搞一个 King Joy?

  今天等公交车时,东张西望,遇到一个新词:香颂。

  正在想它是什么意思,发现另一片文字中有解释:法语“歌曲”的音译。

  我突然很佩服法国人。中文里有现成的“歌曲”一词,但是法国人没有意译 chanson,而是音译了,立即显得高大上起来,表现出了法国文化的独特性,在外国人(中国人)看来也充满异国情调。

  法国有香槟酒、有香榭丽舍大街,所以,知道“香颂”是法国概念后,这个“香”字可以提示人们它来自法国,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对法国的浪漫联想;而“颂”这个字,既来自“歌颂”,又高于“歌颂”,恰到好处。

  明明能够意译,却要另创音译新词,是不是多此一举?不是,至少在“香颂”这个词上不是。因为 chanson 有自己丰富的历史积淀,用“歌曲”一词不足以表现其独特性,而用“法国歌曲”则不如“香颂”简洁,更难以传递高雅的气息,至少没有这么直接。

还有“香颂”香水!

  对比 chanson 被译为“香颂”,我们可以看一下“京剧”的翻译。

  过去,“京剧”被译为 Peking opera,很多外国人说以为它是欧洲歌剧的分支。于是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改译为 jingju,但是受到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嘲笑和批评,中国国家京剧院至今没有改。

  jingju 在英语中本身没有含义,就好像 chanson 如果被音译为“山桑”一样(法语单词 chanson 的发音接近 shan sang)。

  既然法国人敢于脱离原来的发音,把 chanson 音译为“香颂”,那么“京剧”能不能也这样玩一把呢?例如译为 king joy?“国王很喜欢”,这是对“京剧”多好的阐释啊!能让外国人产生很丰富的联想。

果然有 king joy

还有 joy king(笑)

  但是,按照拼音字母音译京剧已经把中国翻译学界吓坏了,为了避免遵循拼音字母规则译“龙”为 long 后和英语常用词 long(长,久)混淆、加了一个字母 o,译龙为 loong,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如果音译“京剧”时为了包含额外的意义,彻底脱离拼音字母规则,就更要被视为洪水猛兽了,专家教授们的口水恐怕会淹没中国大地的。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保护和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方面的理念有多大的差距!这种落后局面的背后是民族自信心的欠缺,是没有掌握跨文化翻译的规律,更是墨守成规、怯于开拓创新。

  中国很多专家学者以为外国人都是笨蛋,怎么也看不懂、记不住 jingju 和 loong。

  我第一次看见这个“香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看一次解释,立即就明白了,也记住了。相信本文的各位读者也是这样的。

  我也没有听说过外国人需要天天早起反复背诵默写 kung fu 这个词组,然后才知道和记住它的意思。

  由此可见,那些专家学者的担心是多余的。

  嘴巴上说“文化自信”很容易,也很时髦,但是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千万不要把“文化自信”变成了“文化信洋”—— 等外国人来替中国人音译,外国人做的音译立即接受,而中国人建议的音译就百般抗拒。

  这里顺便说一下,网上的传说“清代末期在美国的华人发起文化自救,把龙翻译为 Loong”是错误的。早在 1814年,英国传教士马希曼(Joshua Marshman)即把“龙”字注音为 loong,随后,loong 作为“龙”字的音译,被欧美外交官和传教士以及海外华人使用,流传至今。因此,loong 是外国人创造的,是英语里面很标准的“外来语”。

1814年,中国言法

1817年,英国外交官中国游记

1882年,美国传教士发表文章

1940年代,上海龙凤香烟包装

李小龙纪念册封面

  中国“白酒”的英文译文一直惨不忍睹,很多人将其译为 white wine,但这是“白葡萄酒”啊!这样翻译,就好像把 beer 汉译成“黄酒”一样,因为都是黄色的酒;甚至还有人把“白酒”译为 white spirit,但这是“石油溶剂油”啊!是有毒、致癌的化学溶剂!

  外国人的酒进入中国都是音译的,例如“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但是中国的酒走出去却不敢音译。外国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又来帮忙了,直接译为 baijiu:

  和“京剧”一样,“白酒”也不是只有老老实实按照拼音字母规则一种办法翻译。英国一家酒公司把“白酒”音译为 byejoe,让人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醉醺醺的人离开酒吧时向大家告别的场景,是非常成功的翻译,和 Coca Cola 被译为“可口可乐”有得一拼。

  中国人自己也有成功的案例。天津的“狗不理”被音译为 go believe,虽然第一眼很难让人想到是民间小吃,但是和 chocolate 译为哲理味很重的“巧克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跨文化翻译既是学术,也是技术,更是艺术。中国人民不要被专家学者教授大师吓住了,每个人都可以来创意。在实际使用中,好的译法历经大浪淘沙,自然会脱颖而出。

(黄佶,2019年6月14日,原载微信公众号“黄道佶曰”)

读者留言:

张鹏: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合肥老王:精神上支持黄教授!

  作者:谢谢!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