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与中国龙相反,在西亚乃至欧洲,龙代表邪恶

原标题:从中国龙到波斯龙
——透过龙图像看十四至十五世纪中国与西亚的陶瓷艺术交流
朱峻熹,邹晓松(景德镇陶瓷大学)
中国陶瓷工业,2021年第六期

  ……

  0,引言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龙纹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凤、麒麟、狮等图案都是在蒙元时期由中国传入西亚与欧洲,这些中国图案广泛出现在当时的波斯细密画中。西方学者多将十三至十四世纪出现于波斯、叙利亚、阿塞拜疆等西亚地区的图案风格称为“蒙古艺术主题”(Mongol themes)。

  蒙元帝国在欧亚大陆建立的庞大统治疆域使得“中国艺术主题”成为研究十三至十四世纪西亚艺术的重要部分。伊尔汗国视元朝中国为宗主国,自诩为边藩诸王。所以,伊尔汗波斯实为元廷的西亚属地。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造就了中国、西亚在工匠、工艺品、装饰图像的双向流动。文化交融催生了波斯的文化艺术复兴,波斯人开始把目光投射到中国。观看过这一时期波斯绘画、陶器、纺织品,人们可以看到显著的中国元素。波斯宫廷中的诸多纹饰与同时期元代中国有很多内在联系。洛伦兹(Lorentz)认为十四世纪蒙元帝国的艺术主题是在吸取“中国艺术的营养”(nutritional function of Chinese art)后的绽放。他指出:“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大汗将中国艺术家和工匠带到巴格达,而且很明显,在忽必烈统治下,波斯和中国之间交换了陶匠和纺织工。”二十世纪以来,亚洲各地相继进行的考古发掘佐证了这一观点。

  1,西亚各地出土蒙元帝国时期龙纹工艺品

  在金帐、伊尔汗、察合台等蒙元帝国各汗国之内,贵族们都非常喜爱龙的形象。因此,不但中国匠师,甚至连伊朗匠师们也能仿制中国人织出的龙的图案。例如:在伊朗的朱赫塔墓中出土一件龙戏火珠的丝绸,初步判断是中国匠人所做。但是,图案中的火珠很不规则,已经严重变形,表明此幅丝绸制品的刺绣匠人只是简单模仿龙戏火珠的图案,而并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寓意。

  苏联考古队在波斯梅夫和蒙元帝国元上都哈喇和林遗址的挖掘发现,在以前的修道院建筑中,末端的瓷砖和灰泥墙上都装饰有龙纹。哈喇和林在公元 1235年至 1266年期间,一直作为蒙元帝国的政治中心。1266年,忽必烈迁都大都(北京)后依然作为蒙元帝国在漠北的重要都市和北亚经贸枢纽。俄罗斯也在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出土了十三世纪末以龙纹作为把手的金杯。这些地方皆属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元帝国领地,也是藏传佛教兴盛之地,龙纹的兴盛不言而喻。

  十四世纪,蒙元帝国的西亚盟国亚美尼亚,龙纹同样作为重要的装饰图案存在。1286年,《圣经选集》的另一对开本中出现了龙和凤的组合,尽管有些笨拙,但从描绘手法来看,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代龙纹的特征(图1)。

图1,《圣经选集》中的龙凤纹图案(制作于 1286年)

  而在西亚陶器艺术中,龙纹的出现仅限于伊尔汗国(Ilkhanate,1256年-1335年)。这一时期龙纹并未出现在伊尔汗国陶器表面,仅限于汗国宫殿的陶砖装饰。汗国灭亡后迅速消失,并在蒙元帝国灭亡后的十五世纪中亚政权——帖木儿帝国中再次出现(图2)。

图2,十五世纪帖木儿帝国时期陶碗(出土于撒马尔罕)

  龙纹也出现在伊尔汗国贵族常用的金银器表面装饰,现存于柏林国家博物馆(Staat-liche Museen)的龙凤纹青铜浅盘中,制作年代可追溯至公元 130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制作于阿巴哈汗统治时期以及波斯塔克特. 苏莱曼宫殿建筑陶砖流行的年代。在这件由学者安德雷恩(Enderlein)所绘制的线稿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浓郁的中国图案风格。盘中几乎看不到伊斯兰传统图案,取而代之的是由荷花石竹和仙鹤环绕、以龙凤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图案体系(图3)。

图3,青铜浅盘的内面装饰图稿
德国学者安德雷恩(Enderlein)绘制

  ……

  2,龙在中国和西亚的历史溯源

  龙在中国、西亚各自的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指向。在西亚地区,龙往往是贪婪、好斗、邪恶的象征。相较而言,中国龙具有令人敬仰的神通、慈悲含义,成为中原王朝帝王统治合法性的象征。

  2.1 中国龙纹的发展历史

  ……

  2.2 西亚龙纹的发展历史

  在波斯,乃至整个西亚、近东地区,龙纹是十分常见的装饰艺术元素。西亚最早的龙形象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迪亚马特浮雕,这是一种身躯细长的蛇形生物。其头顶有长角,尾部则有蝎尾针,长有鹰爪,身上披盖着蛇麟。在西亚艺术中,龙图像更多以屠龙题材呈现。

  与中国龙所具有的智慧、慈悲、神力相反,在西亚乃至欧洲,龙代表邪恶。中国龙所暗示的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在波斯消失。在波斯,龙似乎没有思想,只有无情的吞噬与战斗。

  好斗的龙广泛出现在中世纪西亚和欧洲绘画手稿中,它们与凤鸟以及各种非神化动物对峙,相互缠绕、咆哮并对视。而龙无一例外的处于败势,摆出试图逃走的姿势。在《拉特兰诗篇》(Rutland Psalter)(约 1250年)的英文手稿中,字母 B 中间出现了两只正面对抗的龙,它们的身体被用来包裹其它图案。

疑似作者所说的 Rutland Psalter 中的图片
下为局部放大

https://www.ensembleservirantico.com

  与此类似的是波斯手抄本《Getab Ab-Dinjaq》的卷首字母。

  在波斯文化中,龙通常作为英雄场景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龙出现在诸如《萨珊王朝的巴赫拉姆五世巴拉姆·格尔杀死巨龙》(Bahram Gur Slaying the Dragon)、《鲁斯塔姆与龙搏斗》(Rustam Fighting a Dragon)、《古斯塔普杀死巨龙》(Gushtasp Killing the Dragon)等十四世纪波斯细密画场景中,作为邪恶、负面的化身出现。甚至狮子也成为与龙相对峙的正义象征,被视为狩猎英雄。《列王纪》中有很多表现屠龙场景的语句:“凯. 库思老(Kai Khusrau)的弯刀将地球表面从恶龙的魔爪中解救了出来。若上天赐予我权力,我必从地上除灭这恶龙,并洗净世界的污秽。”,“山顶上挤满了向我祈求祝福的人们,因为这条龙是可怕的祸根”,……

Gushtasp Kills a Dragon in Rum,下为局部放大

http://warfare.ga

Garshasp slays the drago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Rustam and Rakhsh in the third ‘trial’ when together they defeat a dragon
下为局部放大

https://scroll.in

Rustam and his horse Rahksh fighting a dragon
https://monsterbrains.blogspot.com

  屠龙似乎成为英雄的标志,屠龙母题中包含多种屠杀手段,如弯刀、长矛刺杀,下毒或是投掷石块等。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画作《Sah Tahmasp velvet》中,伊斯坎达尔举起一块石头向龙投掷。

The Shahnameh of Shah Tahmasp(疑似作者所说作品)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再例如用投毒的方式屠龙:“当晚贡品的五条龙被下了毒,当龙痛苦地扭动时,西达尔的军队用一阵箭完成了屠杀。”而屠龙的回报是丰厚的:有美丽的黄金和珍珠宝物、奴隶,甚至王国都成为那些赢得“勇敢狮子”称号的驯龙者的战利品。

  如图9 这幅来自《列王纪》中的插画《沙赫尔巴拉兹屠龙》:龙那巨大壮硕的身体剧烈夸张的扭动,身着十四世纪蒙古风格战袍铠甲的武士已将箭射入龙颈,龙则痛苦地翻滚,流露出狰狞的表情。无论从色彩明暗亦或是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都体现出一种紧张氛围。与《列王纪》的这幅画作前所写的诗文相匹配:“它的舌头像烧焦的树干,眼睛犹如两个充满血的水池……”,“巨龙狰狞地咬住插入肚里的剑,鲜血和毒液不断流淌,将坐骑浇得透湿,直到这头野兽变得虚弱不堪。”

图9,《列王纪》内页的细密画插图《沙赫尔巴拉兹屠龙》

Bahram Gur Slaying the Dragon,下为局部放大

https://www.clevelandart.org

  3,中国龙与波斯龙的比较

  ……

  3.2 体态的比较

  ……

  波斯人并不擅长对龙身的描绘。其笔下的龙往往因其肥硕而显出贪婪之性情,如同波斯画匠在《龙之战》中所表现的那样。从绘画者的潜意识来看,龙的这种邪恶身份似乎微妙地融入到伊尔汗国宫廷装饰画中。

  ……

  4,对伊尔汗国陶砖龙纹的出处分析

  ……

  蒙元帝国在亚洲各地的统治无疑将中国的装饰图像更加广泛地传播到亚洲各地。

  日本学者门井由佳(Yuka Kadoi)在论及中古时期伊斯兰世界的中国艺术元素时指出:“没有哪种艺术运动或风格可以在不受其它已有艺术类型的影响下形成。也没有那种艺术风格不是通过对一种消化其他艺术传统之精髓的热情中得以繁荣,并在稍后使其黯淡。”她指出:“伊朗十三、十四世纪的艺术并没有产生独立于其他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的艺术系统。”

  笔者认为,通过龙纹所窥见的中伊文化交流是双向并进、相互影响的,龙图像背后所折射的是十三至十四世纪间中国与西亚深度的文化艺术交融。……。十三至十四世纪中国与波斯等地的陶瓷艺术繁荣景象正是建立在平等、包容、吸收的文化心态之上,塔赫特苏莱曼宫龙纹正是灿烂的古代中西文明交流史的缩影与典范,是中伊两国人民文化艺术交往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见证着中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辉煌历史。

  (参考文献略)

E-mail: 978302331@qq.com
通信联系人:朱峻熹,男,博士,讲师。

  【编后记】日本学者门井由佳认为波斯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论文的两位作者也认为波斯地区的“龙”受到了中国龙的强烈影响。但是,为什么“龙在中国、西亚各自的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指向”?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西亚的“龙”的含义为什么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急剧转折?

  据本编了解,在伊拉克两河流域,早有 Apzu(Apsu,阿普苏)和 Tiamat(提阿玛特)神话。它们是一雄一雌两条蟒蛇状邪恶生物。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由苏美尔人(Sumerian)创建于公元四千年前,距今约六千年。因此,所谓的“西亚龙”和“欧洲龙”更可能来自近在咫尺的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西亚龙”和“欧洲龙”是“代表邪恶”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amat

  因此,所谓的“西亚龙”(dragon)实际上和中国龙毫无关系。蒙元西侵的确会把中国龙文化传播过去,但是时间上晚了几千年,已经难以影响“西亚龙”的内涵,至多影响其艺术表现手法。

  因此,在“龙、凤、麒麟、狮等图案都是在蒙元时期由中国传入西亚与欧洲”这句话里,至少“龙图案是在蒙元时期由中国传入西亚与欧洲”是难以立足的。

  另一方面,波斯地区有一种神鸟名叫 simorgh(西牟鸟),它的外形和凤凰很像。如果它是从中国的凤凰演化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名称和凤凰毫无关联?

(黄佶编辑增图,2022年4月8日)

参考文献:

黄佶:龙的起源与古人对河流善恶两重性的神话表现,龙 Loong,2014年冬季号,总第二十二期,第39至46页

黄佶:《译龙风云》,4-8,龙可能源自古人对河流善恶两重性的神话表现(2015年)

相关链接:

“凤凰”的音译实例(Fung Wang, Fung Hwang, Voong,fenghuang(黄佶)

美国和伊朗龙凤呈祥了?中国人又乱翻译:西牟鸟不是凤凰(黄佶)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