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认为龙就是魔鬼 原标题:圣经观与“龙”的问题;作者:赵恩 【内容提要】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关健词】《圣经》,龙,中国文化 《圣经》是神的话、神的道,它被称为“天下之大经”。基督教的一切信条、教义、各种神学思想的根据都应该来自于它。我们神学院校的师生就是要学习《圣经》、理解《圣经》,并且要遵守《圣经》上的话。奥古斯丁称《圣经》为全能的上帝致受造者的信。马丁·路德说除了《圣经》还可以在哪里找到神的话呢?【1】中国基督教出版的《要道问答》称《圣经》是上帝给人的启示,包括有关上帝爱世人,在基督里为人预备救恩的生命之道。这就是我们基督徒对《圣经》的基本看法。由于世界各地各教会对《圣经》的研究在这两百年来大有进展,我们该怎样全面地看待这些研究成果,以促进我们在建设中国教会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因此有一个圣经观更新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现将分三方面叙述这个主题。 (一) 《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是圣灵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特定的作者将上帝的启示记录下来。因此《圣经》不单是上帝给人类的一本“天书”,而且有人的因素在其中。它反映着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对上帝的认识,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历史观、文化背景……《圣经》不但是一本属灵的书,也是一本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研究它,需要周密细致地审定它、考察它,除了相信上帝的最高启示在其中,还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它。《圣经》中所记载的不全是上帝亲口说的话,我们也不能说《圣经》的每句话都适合今天的时代,研究《圣经》,学习《圣经》要看历史和文化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要看上帝在今天透过《圣经》要向我们说什么话。如果对《圣经》的内容只注意表面的字句,甚至死抠字眼,生搬硬套,那么“字句叫人死”(林后 3:6)。今天教会中有一些错误的神学导向,产生害人的结果,都是因为对《圣经》没有全面的、历史的了解,因而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正确的圣经观不仅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神学思想,更重要的能帮助信徒与社会、时代相适应,这对今天我们要做传道人的人尤为重要。 …… 首先,要肯定圣经考证学的必要性。圣经考证学的英文名是 Biblical Criticism,有的译圣经批判学或圣经评鉴学。不少基督徒认为,《圣经》怎么可以批判?最近我们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出版一本《新约研究指南》,书中指出:“用‘批判’的方法研究《圣经》,并不意味着像批评一个不诚实的人那样去‘批评’《圣经》。‘批判’的意思是仔细地(采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圣经》,看看它的写作过程、历史背景、语言学上的背景,当日的宗教习俗、传统、传递的过程,中心信息等究竟如何”。【6】因此如果重视圣经考证学,就会对《圣经》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态度。可以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圣经》。从而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圣经观。 其次,圣经考证学包含哪些内容?…… 第三,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各有优点或缺点,但能作为一种学说或研究的手段而存在,说明《圣经》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有人说:“在《圣经》面前我们永远不是科学家,研究者”。这是指人对上帝启示的领受,指耶稣基督救恩的永恒性。《圣经》的最高权威在于它是神所默示的。即使是“完全灵感说”,“字面灵感说”也得承认“完全灵感并不是说《圣经》中每句话都是对的”【7】,《圣经百科全书》的作者举了三个《圣经》中的例子【8】说明它们虽然存在于《圣经》之中,但它们绝不是受圣灵感动所说的话。作者在另一段又指出:“《圣经》的话同时又是人的话,故可以说《圣经》是神人合著而成”【9】。这是更新的圣经观中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第一大点。我们的圣经观应该是辩证的,既要看到或深信《圣经》是上帝的话,也要看到《圣经》中有人的因素,这样才可全面理解圣经各卷之间的差异,《圣经》的真理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圣经》也不免有错误的地方。我们需要全面地、历史地、整体地理解《圣经》的真理,这才是正确的圣经观。 (二) 《圣经》是一本有进步有发展的书,它的上帝观、道德观,从《旧约》到《新约》并不是在一个神学层次上。《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记录,而上帝的启示也是因人、因地、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接受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渐进的。用今天的眼光读《旧约》,其中有许多内容和今天的社会似乎很不协调,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对《旧约·圣经》中的某些规定,在今天硬要遵行呢?我们一方面相信:《圣经》,无论是《旧约》、《新约》均是上帝的道,是基督徒信仰与行为的最高准则;但另一方面,早在第一世纪就存在一个如何看待《旧约·圣经》的权威,以及如何处理新旧约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问题。耶稣在传道过程中已经重视如何对待旧约律法的问题,他既不否定《旧约》,又对旧约律法有许多新的看法和解释(马太 5:15-48)。 …… 现在列举三方面的事例说明《旧约·圣经》中的教训和规定到了新约时期确有修正和发展的必要。 (一)有关男女婚配方面的事 (1)叔嫂婚配:…… 据我们的同学反映,至今在苏北地区某个教会,因为该地负责人认为《利未记》12章 4节有规定,妇女在不洁净期“不可摸圣物”、“不可进圣所”,因此,要求今天的基督教会也要如此办。凡是女传道在经期也不能上讲台,甚至女信徒在经期领受圣餐也不可。这位女同学当然表示不满,但她说,这位负责人得罪不得。这都是由于圣经观的偏差,误导了信徒的灵性生活。 (二)上帝是这样的残忍吗? 根据周天和牧师的《新约研究指南》,它列出不少事例说明:《旧约》记载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凶残的暴行简直令基督徒皱眉恶心”,“使基督徒良心感到不安”,“那些令人尊敬的先知有时也对敌人发出狠毒的咒诅”。“特别是诗篇的作者,应该是敬虔之士,然而他们竟向上帝祷告说,愿他们的敌人‘年日短少,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愿他的儿女为孤儿,他的妻子为寡妇……愿他的后人断绝,名字被涂抹。不传于下代……’(诗 109:8-15)。并且说:‘拿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诗 137:9)。像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居心,怎能作基督徒信仰和行为的最高准绳呢?”【11】 |
|
|
了解你的圣经! 【诗篇 137:9】 难道圣经是看顾所有人的天父说的话? |
【谷歌翻译】并非所有的诗篇都像甜蜜的,“主是我的牧羊人……”。有些只是残酷的。这是给孩子们一个可怕的摇篮曲。这篇诗篇讲的是上帝的孩子如何从家中被带走并被巴比伦征服。关于以色列人为报复而做些什么,这真是太棒了。它包括抓住他们的新生婴儿,并将他们仍然柔软的小头骨撞在岩石上,直到整整一代人被消灭。上帝的儿女不仅会在现在摧毁你,他们会在他们堕落的时候杀死你的未来。 |
“也许最令基督徒良心感到不安的是,有好些凶暴残忍的行为,竟说是上帝明显的命令。例如:在约书亚记中不只一次说,耶和华吩咐,要‘将凡有气息的尽行灭绝’(书 6:17, 9:24, 10:40,11:6, 5)约书亚照样作了,《圣经》明显称许约书亚这种作风。 |
屠城之后
积木圣经,Old Testament > Joshua > Seven Kingdoms Massacred
又如,在撒母耳记上 15章,撒母耳吩咐扫罗‘要听从耶和华的话……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恤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1-3) |
后来扫罗心软,怜恤亚玛力王亚甲,没有彻底遵行撒母耳的命令,竟遭撒母耳当众斥责,而撒母耳本人最后‘在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32-34)。 |
撒母耳杀死亚甲
基督徒不禁要问:上帝果真如此残忍吗?这样的记述,在基督徒对上帝的认识上有何帮助呢?《旧约·圣经》记这样的事,怎能成为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指导呢?”【12】因此,今日基督徒更加重视《新约》的教训。因为一则上帝的启示从《旧约》到《新约》是渐进的;二则人对上帝启示的认识和领会也是逐步提高的。丁光训主教认为,在《申命记》和《约书亚记》中的上帝观是野蛮的,不道德的,因为上帝要求以色列人把迩南地的原住民全部杀掉灭绝,这不可能是上帝的旨意,因为上帝是怜悯人的上帝。【13】上帝告诉约拿,在尼尼微城里分不清左右手的人就有十二万,“我怎能不爱惜呢?”(拿 4:11)可见以色列人对上帝的误解历来已久【14】,但是,到了新约,由于耶稣的降生,使人逐步明白:“神爱世人”,“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 3:16-17 )。在《约翰一书》明确宣告:“上帝就是爱”,“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 4:8-11, 16)。这说明《圣经》是一本有发展、有进步的书。用启示的渐进性来说明人们对上帝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而到了耶稣基督的降生,“恩典和真理”已经完全表明出来了。“上帝就是爱”的真理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步树立起来了。 (三)人对上帝的认识是逐步提离的 ……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上帝的启示是一步一步发展的,按各时代人的体会,接受的能力,一步一步的提高。从一位在田园中行走的上帝转为一位看不见的上帝;从以色列的上帝转为万国万民的上帝;从人所畏惧的上帝转到人所敬爱的上帝。上帝的启示是逐步向前发展的,《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记录,因此,《旧约》中对上帝有些片面的认识只能说明人对上帝启示的接受能力有他的局限性。人有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等局限,包括狭隘的民族性,甚至道德观念上的错误。如果带着有色眼镜去接受上帝的启示,自然会有偏差,但所幸的,由于主耶稣的降生、受死、复活,以及他的升天,宜告他的再来,使基督的福音在圣经中成了最中心的主题。《新约》胜于《旧约》,福音书是圣经的中心,“如果把四福音从《圣经》中抽出来,《圣经》就失去了心脏”,“《圣经》的统一性和意义都集中在耶稣身上”。“耶稣是开启过去的主,也是启发未来的端倪。”【15】 …… (三) 有关“龙”的问题为什么要和圣经观相并提出?这是因为:我国一部分基层教会的信徒,根据圣经的某些章节,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因而产生许多不利于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和好相处的事例;其次,读圣经是否需要注意文化背景,圣经的字面涵义能否生搬硬套地理解,这也是一个圣经观的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至少有五篇文章【18】,从东北到华南,从中原到沿海,我们的中青年教会负责人,神学院的教师,对“龙”的问题有过仔细详尽的研究评论,他们所写的文章,结合我的分析,其基本观点如下: (一)列出一些现象,说明这个问题波及全国,非议论不可。请看下列事实。由于把龙的标记或图案误认为就是魔鬼或撒但,因此,凡有龙图案的物品如茶杯、热水壶、花瓶、花盆、碗具,包括有龙图案的名贵家俱,有龙的名画字帖等均需摔破砸烂,称“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如用有龙图案的被服床单作卧具,便称“你是每天抱着撒但睡觉”。有的还称:“这是你卧床不起生病的真正原因”,“你的灵性太低”。有位丈夫参加单位庆典的舞龙队回来,居然被妻子拒之门外,称你在舞魔鬼,而当地传道人也居然站在妻子一方要那位丈夫被迫“认罪”才算了结。还有同工同道姓名中有“龙”字的被要求改为“灵”或“隆”才算吉利。有的青年在“龙年不结婚,不生育”。如果开汽车用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刷卡付钱,则认为开车不安全,宁可不用它。更有甚者,将中国历史上的不幸归咎于中国文化中对龙的崇尚,旧中国历史中各样战争,各种灾难,以及现在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相比还不够发达都认为是中国人崇尚龙而不信耶稣的结果,是上帝对中国的惩罚。而邪教“东方闪电”把《启示录》12:3, 9 两节中的大红龙解释为中国人,他们恶狠狠地咒诅:“中国人是我所恨恶的,因为他们是大红龙的传人。”这样,由于对《圣经》的解释缺少文化背景方面的分析,而导致家庭不和、社会不安,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重视,至于邪教用“龙”字攻击中国,则另当别论。 |
(二)对“龙”的字义作了研究,明确魔鬼撒但究竟何所指?“龙”的希伯来、希腊原文在圣经其它多处可译为蛇、大蛇(申 32:33;诗 91:13;出 7:9-12),鳄鱼(伯 3:8, 41:1, 赛 27:1),大鱼(赛 51:9;结 29:3,32:2),河马(伯 40:15-24);还有译成沙漠中的野兽,如野狗、豺狼(诗 44:19,赛 13:22;耶 9:11)等等。《圣经百科全书》称龙是“陆地和海洋巨兽的通称”【19】在《以赛亚书》27章1节及《以西结书》29章3节两处明显地将“龙”形容为埃及王法老。在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和古罗马一带均以蛇或古蛇为恶势力的代表。而《启示录》中多次提到的龙(12:3-17;13:2, 4, 11;16:13;20:2)则有七头十角,它的身体庞大到可以挥动它的尾巴并拖着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另外有海中上来的兽,形状像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这些都是《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在异象中所见到的象征性描绘。作者已经表明,它们是“魔鬼、撒但”(启 12:9, 20:2),是敌基督的势力。我们从圣经的全面教义看,魔鬼、撒但是受造的灵界存在,是非物质的。如果简单地认为“龙”就是魔鬼,那么蛇、鳄鱼、野狗、豺狼、河马等巨大怪异的动物是否都是魔鬼呢?难道魔鬼就等于是这些动物吗?我们从“魔鬼”两字的希腊原文知道,它是毁谤者、敌对者。而《圣经》告诉我们魔鬼的工作是试探人的(太 4:2),迷惑人的(启 12:9),控告人的(启 12:10),因此,龙也好,蛇也好,仅仅象征魔鬼的恐怖、狡猾。按照保罗的解释,魔鬼是“空中掌权者的首领,是现今在悖逆之人心中运行的邪灵”(弗 2:2)。因此,魔鬼的试探引诱无处不在,因为它是在空中,又存在于人的心中,它的形体是邪灵。我们不应该把魔鬼偶像化,更不应该把魔鬼动物化。 (三)要正确对待中国的龙文化。中国基督徒生活在中国,能否脱离中国的文化而生活?例如中国人非常重视春节,难道因为信耶稣连春节都要否定?清朝的邮票,称为“龙头”,因为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称大龙邮票,票面上有龙的图案,那么清朝的基督徒连寄信用邮票也不可以?中国成语中有许多有龙的词句,如“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险要,山川雄壮。“龙腾虎跃”形容精神高昂的战斗状态,也可指事业发达,繁荣昌盛。“龙飞凤舞”指书法笔势活泼,也指太平盛世的欢欣。“龙凤呈祥”形容婚姻美满幸福。还有如“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威虎猛”等等,是否因为我是基督徒,在生活中连这些有“龙”的词句均不可用? 据考据中国的龙文化早在商代已有发展,那时铸造的青铜器上已有线条凸突、深沉雄健、形状怪异的龙的图案,它反映着龙有巨大的威慑力,且有超越世间万物的权威。春秋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天问》诗句中,提出了对“龙”的疑问:“禹用应龙,如何沟通江海?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古代的中国人相信:龙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相传龙也有善恶之分。龙为造福万物,尚有专司雨水之神,也有供奉龙王为神的习俗。自秦汉开始(约公元前 200年至公元后 200年)龙的神性被应用在历代封建帝王身上,甚至成为皇帝的代称,把皇帝称作“真龙天子”。一切王室建筑均以龙为标志,各类带有龙的艺术精品均为中华艺术的瑰宝。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步称为龙的文化,中华民族也称为龙的传人。至今虽然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但龙的标志却已成为中华民族吉祥物的象征。“龙”不仅是一种文化实存,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表征。如果把《圣经》中的“龙”与中国文化中的龙相提并论并进一步否定中国文化,则将失去《圣经》的原意。因为《圣经》中的龙是众罪之源,万恶之根,而中国的龙文化是代表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人们往往在过年过节时庆五谷丰登,祝吉祥如意时才去舞龙跳狮,难道基督徒能称这些是魔鬼活动而不表喜庆吗? 《圣经》是一本信仰的书,也是一本记载希伯来民族文化的书,它对人类的文化起过重要的影响,但也留下不少历史的轨迹。例如我们今天基督徒讲的葡萄树或葡萄汁,羊群和牧人,都是和当年以色列民的农牧业生产有关。早期使徒们选举新使徒,用的是旧约时代犹太人摇签的方法(篇 16:33;斯 9:20;拿 1:7;结 21:21),后来到使徒时代就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标准来选举,今天我们更不会采取摇签的方法来选举教会的职员。保罗书信中对妇女蒙头的事(林前 11:2-16)。按巴克莱的注释需注意三件事。【20】如果生搬硬套在今天教会中就不太合适(个别宗派背景的另有解释,另作别论)。至于妇女讲道问题,更需要视当年犹太、希腊社会的文化背景,如果生搬硬套,今天的教会怎能产生女牧师?这在巴克莱的《新约圣经注释》中也有详细的解释。【21】因此,对于“龙”的问题仅看字面,而不从文化背景的差异去理解,必将产生许多极为幼稚,引为笑料的后果。奉劝我们某些同道,一定要在提高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圣经观的更新,如果将圣经的文字绝对的神化、僵化,势必曲解主的道,对今天的教会危害无穷。 《圣经》的权威在哪里?在于主的话、主的道是生命的粮,路上的光。神的话似烈火,可以烧尽渣滓,它是“两刃的利剑”,可以刺透人心,使人知罪悔改。耶稣基督的救赎是我们教会最大的见证,也是《圣经》最高的权威。基督徒的生命实践、听主的话、顺服神的旨意,胜过撒但的试探引诱,成为得胜的基督徒。这是《圣经》在历史上,也是在今天最高的权威! |
(作者系金陵协和神学院退休教授,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 注释: 1,陈惠荣主编,《圣经百科全书》,中国基任教协会,上海,1999年6月,第1334页。 6,周天和著:《新约研究指南》,江苏省基督教两会,2006年5月,第11页。 7,同 1,第 1334页。 8,伯 42:7-9,约伯友人的谬见,可 14:66-72 彼得的三次谎言,拉 4:7-24 控诉犹太人 9,同 1,第 1334页。 11,周天和著:《新约研究指南》,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出版,2006年,125-126页。 12,同 11. 13,丁光训著:《论圣经》,中国基督教两会,上海,2000年9月,第51-57页。 15,高纳华著:《基督教教义》,白箴士译,浸信会出版社,香港,1987年,第46页。 18, (1)寇有国:“诠释圣经必须区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东北神学志》(创刊号),东北基督教神学院,沈阳,2003年12月,第8-11页。 (2)杨东龙:“龙与圣经翻译的处境化问题”,《金陵神学志》,金陵协和神学院,南京,2001年6月,第44-46页。 (3)耿卫忠:“此‘龙’非彼龙”,《天风》,《天风》编辑部,上海,2004年6月,第27-80页。 (4)赵志恩:“爱慕灵奶,渐增长”,《灵粮》,江苏基督教两会,南京,2004年l0月,第42-43页。 (5)谢沐悦:“对‘龙’和‘吃血’的再思”,《广州教会信息》。第52期,2005年1月,第12-15页。 19,同 1,第338页。 20,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新约圣经注释》(下),中国基督教协会,上海,1997年,第1570-1571页。 21,同上,第1992-1993页。 ------------------------- 【编后记】过去看到有文章谈及《圣经》中存在暴力血腥的描述,后来找不到那篇文章了。今天编辑赵教授的论文时又看到了这些描述。因此,我们应该秉承古人“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教诲,努力未雨绸缪,纠正龙和 dragon 互译的错误,避免为了维护一个小小的翻译错误,让十几亿龙的传人莫名其妙地面对几十亿彪悍的敌人。(黄佶编辑配图,2019年6月27日)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