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学术论文摘选

不妨建构其他图像性象征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

原标题:翻译操纵理论与国家形象建构
李家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韦清琦 (南京师范大学)
译苑新谭,2020年十月号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翻译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里的翻译不仅指纯文字的符码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再现和重构。在翻译操纵理论的语境下,操纵在翻译中无处不在,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起决定性作用。结合翻译操纵理论和当今国际形势,本文尝试提出一些可操作的翻译策略,以促进建构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引言

  ……

  与国家形象建构相关性最强的翻译理论,可能要属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和苏珊·巴斯尼特(Susan Bassnett)等学者提出的操纵理论(the manipulation theory,一译为操控理论)。在操纵理论的语境下,操纵在翻译中无处不在,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着对国家形象建构和翻译操纵理论的双重误解,进而产生了一些误译等现象,反而不利于建构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

一、翻译操纵理论

  ……

  1985年,赫尔曼斯主编出版了文学翻译论文集《文学操纵:文学翻译研究》(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在该论文集的绪论部分,赫尔曼斯一语中的地界定了翻译操纵理论的精髓:“从译入文学的角度看,所有翻译都意味着在特定意图下对原文学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Hermans, 2014:11)勒菲弗尔先后出版了《翻译、历史和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A Sourcebook)、《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等论文集和专著,完善了翻译操纵理论。在《翻译、历史和文化》中,勒菲弗尔指出:“所有的翻译都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所有的改写,无论目的如何,都反映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由此在特定的社会中、以特定的方式操纵文本。”(Lefevere,1992a:xi)翻译活动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观念、赞助人、论域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操纵。其中意识形态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独立作用于翻译过程,又体现在其他因素当中。勒菲弗尔进一步指明了翻译研究的方向:“绝大部分富有成效的文学翻译研究,本质上必然是社会/历史性的。最重要的考虑不是译文与原文如何对应,而是为何如此对应,何种社会、文学、意识形态的考虑使得译者如此翻译,他们这样翻译希望达成何种目标,他们是否达成目标以及其中的原因。”(Lefevere,1992a:81)

  简而言之,勒菲弗尔认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极其深刻,甚至连“忠实”这一传统翻译研究认为的底线原则在翻译实践中都可以舍弃。在《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中,勒菲弗尔指出:“所谓‘忠实’不过是译者在特定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的影响下所采用的一种翻译策略而已。将其拔高为唯一可行甚至唯一被允许的策略,既不切实际也毫无用处。”(Lefevere,1992b:51)

  ……

二、翻译与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推出了中国典籍外译等项目,在西方学术界也的确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对于西方普通民众影响较小。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不受到官方和学术界重视的流行文化元素倒是在西方赢得了广大的受众。

  比如美食博主李子柒通过美食、古典服装、古典音乐等手段成功打造了一个现代田园神话,不但在中国流行,也在西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她虽然没有翻译任何中国古典文献,但是通过视频这一更直观的方式再现和重构了中国文化,是本文所论的广义上的翻译,既迎合了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又迎合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幻想。

  再比如,中国民间烧纸钱祭祖祭神的习俗竟然通过现代社交媒体的传播在欧美社会流行开来。在传播过程中,涉及许多自发的翻译和改编,不啻为一个有趣的翻译和文化现象。2011 年,美国作家柏桦(C. Fred Blake)出版了《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一书,并于 201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

dragon burning through money(杜拉根兽在喷火烧钱,此图和上书无关)

  多年来,中国几乎是单方面接受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但是近年来,中国传统和当代流行文化也开始被翻译到西方国家,并获得了相当的关注。比如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流行的武侠小说和玄幻小说等通俗文学体裁,也在西方青少年中流行开来。比如,武侠小说汉译英网站“武侠世界”(wuxiaworld.com)拥有数十位译者,译作网页日点击量达到几百万(Wuxiaworld,2020)。

  ……。虽然从翻译操纵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研究只需要对译本做客观的描述,分析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但是从翻译对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的角度来看,仍然有必要对比不同翻译策略对建构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效果。比如,从传播的广度来说,学术界翻译的中国典籍的影响范围反而不如民间以兴趣驱动的对中国古典和当代流行文化的自发翻译,值得我们深思。

三、 建构国家形象的翻译策略

  从历年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翻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有必要做出一些改进。从翻译操纵理论的角度来说,这些都属于广义上的翻译策略问题,中国的对外翻译要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服务,要为建构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服务,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翻译策略首要的就是翻译什么不翻译什么。过去的对外翻译往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严肃文学的外译,可以适当加入现在中国元素、政治话语、流行文化等内容。……。

  比如,各个国家都有一个或多个图像性象征,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这些图像性象征能够快速传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经常被描绘为熊,以表示其表面可爱、实质凶猛的特点;美国则经常被描绘为鹰,象征力量、勇气和自由,也代表战争。中华民族的民族图腾是龙,但是东方的龙与西方的“龙”(dragon)意象大相径庭,即使改用“loong”来翻译东方龙也不能改变西方人眼中“龙是邪恶”的象征。

  所以不妨一方面在翻译“龙”字、传播东方龙图腾文化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建构其他图像性象征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比如,熊猫作为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就特别适合代表中国,传递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在中国的青少年群体中兴起以兔子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传达和平、友好、可爱的国家形象,在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似乎已经超过用熊猫代表中国国家形象。

  其次,向哪一种语言翻译也是重要的翻译策略。……。

  再次,翻译态度需公正、中立。……。

  最后,广义的翻译策略还应该考虑译作的传播渠道。……。

  作者简介:李家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生态批评、气候小说。电子邮箱:lijialuan@126.com。韦清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电子邮箱:njwqq@yeah.net。

相关链接:

网民为什么会把中国称为“兔子”(吴海云)

【编后记】

  译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龙至今被混同于恶魔杜拉根兽(dragon),无法正常发挥代表中国的作用,于是出现量子力学里的“隧道效应”——无法越过高墙,就在墙角打一个洞,钻过去,于是年轻人自创了新的中国形象标志——兔子。但是,这个形象标志必然只能存在于年轻人以国内观众为对象的作品中,不可能被中国官方认可,也难以被外国人采纳。外国人将继续把中国比喻为龙(实际上往往是杜拉根兽),或者使用大熊猫,它是中国所独有的,体量也非常庞大,和中国相似。

  大熊猫憨态可掬,非常可爱,很多中国人以为用大熊猫象征中国可以避免中国被妖魔化。但是,在外国人的笔下,也经常出现凶恶的大熊猫。

时政漫画:“我是房东!该交房租了!”

  当然,凶恶的大熊猫和凶恶的“龙”(dragon,杜拉根兽)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凶恶的大熊猫仅仅是凶恶,而“龙”则象征“邪恶”、“魔鬼”和“非正义”。杀死大熊猫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是杀死“龙”是正义的行为。

  但是,中国人未必愿意用胖鼓鼓的、懒洋洋的、不问世事、毫无神性的大熊猫象征自己。2006年“弃龙”建议引起轩然大波,足以说明龙是难以被取代的。

黄佶讲座 ppt 页面

相关链接:

同为比喻,杜拉根兽和鹰熊虎豹有本质区别(黄佶)

专题:弃龙风波十五年(2006年12月4日~2021年)

(黄佶编辑配图,2021年5月5日)

--------------------------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