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连“有无”都音译了,“龙”却不肯音译,这是为什么? 近日读到一篇论文,提到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术语工程”)将“有无”音译为“you and wu”,我去“中华思想术语传播网”(www.chinesethought.cn)一查,果然如此。 论文作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译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海燕在文中写到: 根据“有无”的释义,译文一度采用的是音译加括注的方式:you(being)and wu(non-being)。从字面意义和一般认识角度来看,括注部分是符合术语释义的。但在征求各方专家意见的过程中,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柯平教授指出,being 和 non-being 是西方哲学中的一对概念,being 的含义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思想来推论的永恒实在”,而 non-being 是“可见可摸但不是实在的东西”。他认为此处将“有无”翻译为 being 和 non-being 会给西方读者造成混淆。经过“术语工程”哲学专家和译审专家讨论后,我们的译文只保留了音译,删除了括注的意译,并对释义部分的译文也作了相应调整,保证了译文对术语核心内涵传达的准确性。[1] 尽管“从字面意义和一般认识角度来看”,being 与 non-being 这种注释“是符合术语释义的”,但是因为有一位哲学领域的学者说它们与“有无”存在微妙的差异,于是术语工程的专家们立即同意了他的观点:“将‘有无’翻译为 being 和 non-being 会给西方读者造成混淆”,最后“译文只保留了音译,删除了括注的意译”;但是,术语工程的专家们在知道龙和杜拉更兽(dragon,“西方的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却仍然坚持译龙为 dragon,是不是很奇怪? 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章思英介绍说:“‘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工程’译审专家之所以仍将‘龙’翻译为 dragon,是因为译审组有来自外交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专家,大家都认为,以往中外交流不频繁时,可能外国人会纳闷,中国人为何会信奉一个凶恶的图腾形象。但到了今天,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2] “完全不同”的概念使用完全相同的名称,不是会给西方读者造成更大的混淆吗? |
绘画:杜拉更兽(dragon)正要吃掉一匹马
“有无”和“大小”这两个概念也完全不同,译龙为 dragon 就等于是把“有无”译为 big and small。 按照专家们的逻辑,既然中国的“有无”不同于 being 和 non-being,那么就加强“中外交流”,使外国人知道“中国哲学里的 being 和 non-being 不同于西方的 being 和 non-being”好了,完全不需要音译为 you and wu 嘛! 2005年,因为“龙”被翻译为“dragon”,和西方文化中最大的恶魔杜拉更同名,龙失去了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机会,中国文化失去了一次向全世界传播的大好机会;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告诉美国总统: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中国译员仍然译龙为 dragon,使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全世界面前亲口自称中国人是恶魔杜拉更的后代。[3] |
新华网网页截图
译龙为 dragon 的错误比译“有”为 being、译“无”为 non-being 的错误不知道要严重多少万倍,恶劣影响也大得多,但是术语工程的专家学者们不仅不首先解决译龙问题,反而坚持这一错误翻译,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位学者指出“有无”不应该译为 being 和 non-being,术语工程的专家们就立即做了调整。专家们这种从善如流的精神很好。 但是一百多年来无数海内外学者都指出“龙”不应该译为 dragon,术语工程的专家们却视若无睹,固执己见,不知道是为什么。 1882年,在中国邵武工作的美国牧师沃克(J.E. Walker)发表了一篇文章:“Pagoda, Loong and Foong-Shooy”(宝塔,龙和风水)。他写道:“The loong or dragon, as it is commonly translated, is to the Chinese nation all that the eagle is to us, and a great deal more. It is a mysterious, fabulous creature in many respects like the dragon of western fables, but far surpassing it. Not only supernatural, but almost divine qualities are attributed to it.”[4](龙通常被译为 dragon,它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就和鹰对我们的意义完全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一种神秘的、巨大的生物,在很多方面和西方神话中的杜拉更相似,但远远优于杜拉更。它不仅是超自然的,而且还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特质。) 1923年(民国十二年),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英文小册子(全书正文仅六十六页),书名为“The Chinese Dragon,龙”,指出中国的龙和欧洲的杜拉更存在本质的差别。书中写道:“We do not know who first attached the English name "dragon" to the Chinese conception "lung," but it is hardly fair to the Oriental ruler of the sea to be branded with the stigma which accompanies the English designation. ...... The dragon of the Chinese differs from the generally accepted Western idea in three striking particulars: in appearance, in disposition, and in the regard in which it is held.”[5](我们不知道谁第一个把英语名称dragon附加于中国的“龙”身上,但对于这一东方的海洋统治者来说,把和这个英语名称联系在一起的污名贴在它身上,是很不公平的。……。中国的龙和西方人熟悉的杜拉更有三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外形,性情,人们对它们的态度。) 1931年2月12日,牛津大学汉语教授 William Edward Soothill(中文名“苏慧廉”)牧师在英国皇家亚洲文化协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做了一场报告,他说:“...... . Again, in China, it is always beneficent, while the dragon of the west, for the most par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maleficent, injuring the people, stealing princesses, and calling forth the heroism of, say, a St. George, for its destruction.”[6](……。另一方面,在中国,龙总是行善的,而西方的杜拉更在大部分地区被认为是有害的,伤害人民,偷走公主,使英雄们例如圣乔治去杀死它们。) 1981年,美国教授奈达(Eugene A. Nida)在著作中写道:“.... But most problems that invo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much more complex: they involve conflicting values attached to the same objects. For example, in the Orient the "dragon" is not regarded as a threatening animal, symblic of overwhelming evil power, as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ather, the dragon suggests good luck and fortune. Is one to change the symbol of "dragon" to fit Oriental concepts? ”[7](……。但是绝大多数涉及文化差异的问题都要复杂得多:在同一个对象上,会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价值观。例如,和《启示录》里说的不同,在东方,dragon(龙)没有被视为有威胁的动物,也没有被视为强大的、压倒一切的邪恶力量的象征;相反,dragon(龙)意味着好运。有人想过要改变dragon 这一符号的象征意义,去适应东方人关于龙的理解吗?) 他在另一本著作中建议在把 dragon 这个词译为东方的某些语言时,应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使用某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将其译为“令人恐怖的爬行动物”或“可怕的蛇”;或(2)做一个旁注,解释其内涵的不同。)[8] 奈达是中国外语学界的老朋友,他多次来中国讲学,至少三所中国大学的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国内学者写论文时也言必称奈达。如果说中国学者不知道以上其他外国学者的观点,那么奈达的观点肯定是知道的。 1987年,翻译家吕炳洪教授撰文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皇帝,象征高贵。民间有龙船、龙灯。‘龙凤呈祥’,龙象征吉祥。我国有许多与龙有关的传说和比喻,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例如:‘他在县里是条龙,到了省里成了条虫’。这里,‘龙’比喻威风权威。但在英语中龙(dragon)则表示凶暴(violent, combative, formidable, baneful)。如果说‘His wife is a dragon,’这个隐喻就有很不客气的贬义了。”[9] 1988年,时为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阎云翔撰文说:“笔者一向坚持认为中国的龙既不是西方的毒龙(dragon),也不是印度的那伽(naga),三种神异动物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宜采用一个名称互译(如汉译佛经将 naga 译作龙,不少英文著作将龙译作 dragon)。”[10] 1991年,资深英语专家葛传槼指出:“dragon 这个词用于人是‘可怕的人’,不是‘可敬的人’,所以 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是‘望子成凶’,不是‘望子成龙’。”“无论如何,由汉译英,如‘人中龙’、‘龙蟠凤逸’等成语中的‘龙’都不可译作 dragon。”[11] 1992年,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大津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不同的参考系统,在理解某一词语时总是以此为参照,因此结果往往不同。……。又比如,dragon(龙)在我们着来是神圣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往往是罪恶的化身。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12] 1993年,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范守义在文章中写道:“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虽有对等词,然而其外延及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如 God/上帝(原义为天帝)或 dragon/龙,或一些哲学、文体学等概念。这就构成误解的一个重要因素。”[13] …… 2004年,台湾学者蒙天祥指出:“龙是灵物,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独有的,外国根本没有此一灵物,它如何能等于 dragon?……,一提到 dragon 这字,在西方人的印象里,它是神话中凶恶的妖怪(monster),长翅膀、吐火焰,常常危害良民;dragon 的另一个定义是大蜥蜴,像印尼的巨蜥‘科摩多’(komodo),英文也把它叫做 dragon。试想,蜥蜴是冷血、肮脏的低等动物,它如果代表某个人,我们会对此人有好印象吗?”[14] |
照片:两头科摩多大蜥蜴(Komodo dragon)正在攻击一头山羊
照片:几头科摩多大蜥蜴正在啃噬一头水牛的尸体
2005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后,更是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不仅指出龙和 dragon 之间存在本质差异,还提出了各种改译“龙”字的方案。[15] 2007年,中国龙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布“兰州宣言”,指出龙不同于 dragon,呼吁重新译龙[16]。 2012年,连外国人都实在看不下去中国人坚持译龙为 dragon 了。德国 70 后小伙子 Thorsten Pattberg(中文名“裴德思”)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多年,龙年时他在 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Had Siegfried or Beowulf not slain a European dragon but a Chinese long, those heroes would have committed an extraordinary crime. That's because the Chinese long is essentially a force of the good. The long of China has a history (and etymolog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nd there are, according to linguist Michael Carr, more than 100 classical ones. Linguistically, it's a tragedy that many Chinese people, I mean the well-educated, English-speaking ones, are so readily prepared to call the long "dragons" - that's like voluntarily abandoning one's culture. A long is a long, maybe even a tianlong, but please, please do not use "dragon".”[17](如果(欧洲古代英雄)齐格费里德或贝奥武甫杀死的不是欧洲的杜拉更,而是中国的龙,这些英雄们就犯下了滔天大罪。这是因为中国的龙代表了好的力量。中国的龙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中国人——我指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欣然接受把龙称为 dragon,这是一场灾难,这等于是自愿地放弃了自己的文化。龙就是龙,甚至是天龙,但千万别使用dragon 这个词。) 从 2015年起,每年全国政协或全国人大的“两会”上,都有代表提案建议改译“龙”。[18] 但是,面对这些呼声,术语工程的专家仅仅根据“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这两个毫无说服力的理由,坚持译龙为 dragon。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如何译龙这件事不是小事情,这不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也不应该取决于专家学者的个人好恶。如何译龙涉及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龙是中国的主要象征物),涉及中国人民的安定团结(中国最高领导人说中国人民是龙的传人,但是中国有上亿基督教徒,其中很多人仇恨龙,因为杜拉更兽(dragon)是《圣经》中最大的恶魔,而中文版的《圣经》都把 dragon 汉译为“龙”),译龙问题更涉及中国文化的保护和对外传播。希望术语工程、翻译学界和对外传播领域的专家们对龙一视同仁,也能够从善如流,解决好这个龙头问题。 从“有无”的翻译还可以看出术语工程的专家们并没有掌握跨文化传播和翻译的真谛。 在 you and wu 词条[19]下,有一句例句: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you originate from wu. 猛一看,我以为它的意思是“你的形成和存在起源于吴(国)。”you 是英语里的常用词,把“有”音译为 you,显然会“给西方读者造成混淆”。 音译中国文化概念时为什么要拘泥于汉语拼音呢?“you”(有)的字母很少,完全可以加一个后缀,例如 -ment,区别于 you(你,你们)。于是,上面那句译文就成为: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youment originate from wument. 这样才不会引发误读。具体什么是 youment 和 wument,可以让外国人自己去查字典。 术语工程的专家学者们的确学富五车,但仍然应该虚心学习。gailivable(给力)这一音译和意译的混合翻译非常巧妙,它来自民间,说明专家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 (黄佶,2018年9月18日) 参考资料: 1,陈海燕:浅析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中的难点,微信公众号“翻译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月14日 2,400 条文化术语诠释与英译公布,专家:误译易引发误解。2017-5-18,北京晨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5-18/8226988.shtml 3,图文视频资料汇总: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http://www.loong.cn/xi_trump_171108_data.htm 4,The Missionary herald at home and abroad: Volume 78(海内外传教士导报,卷78),1882年出版。Google Books 5,L. Newton Hayes, The Chinese Dragon,龙,商务印书馆,上海,192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第40至42页。 6,The Dragon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ume 63, Issue 2, April 1931, pages 498 to 599,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 7,Eugene A. Nida, William D.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Orbis Books, 1981, page 2. 8,A murit Eugene A. Nida, tat?l ?echivalen?ei dinamice” ?n traducerea Scripturii, https://vaisamar.wordpress.com/2011/08/28/ 9,吕炳洪:汉英修辞中的文化因素漫笔,世界汉语教学(创刊号)1987年9月。www.cnki.com.cn 10,阎云翔:试论龙的研究,九州学刊,2卷2期,总第六期,1988年1月。http://ishare.iask.sina.com.cn 11,葛传槼: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在运用英语时易于无意识地犯“言不由衷”的若干例,英语世界,第10卷第5期(总60期),1991年9月号,第8至11页。 1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1992年第1、2期合刊。www.cnki.com.cn 13,范守义:走向科学:回顾与展望——中国的翻译研究(1950-1992),《外语研究》1993年第1期(总第35期)。www.cnki.com.cn 14,蒙天祥: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广西文献(台北市广西同乡会编辑出版),2004年1月10日, 15,黄佶: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第五章,dragon 应该重新汉译,龙应该重新英译;第六章,围绕重新译龙一事的激烈争论,www.loong.cn/ylfy 16,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2007年11月18日,http://www.loong.cn/lanzhou-xuanyan.html 17,Thorsten Pattberg: Long into the West's dragon business, China Daily,
2012-01-16, 18,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改译龙情况汇总,http://www.loong.cn/liang-hui-ti-an.htm 19,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http://www.chinesethought.cn/EN/shuyu_show.aspx?shuyu_id=2173 -------------- 相关文章: 有很大进步,但仍然有糊涂观念 —— 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期成果(黄佶,2017年)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