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译“龙”为“dragon”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摘要: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主要象征物。但是“龙”往往被译为“dragon”,与欧洲神话中象征恶魔的虚构动物同名。本文介绍了译龙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至少从十三世纪开始,“龙”被翻译成外文,有 dragon 和 serpent 这样的意译,也有 loung 和 loong 这样的音译。早在十九世纪,即有外国人认识到龙不应该译为 dragon;19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也开始指出两者截然不同。2005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2006的“弃龙风波”,使译龙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但是,对外传播圈的主流专家学者至今仍然坚持译龙为 dragon。译龙问题事关国家形象,我们应该重视并解决好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龙,国家形象,一带一路
英文单词 dragon 及其它在其它语种中的对应词本来指欧洲神话中的一种虚构动物,庞大,凶悍,外形如巨蜥,长有巨大的蝙蝠肉翅,会飞行,要吃人,还喜欢喷火攻击。它的象征意义非常负面,在东亚以外全世界广大地区都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在外国传媒中,杜拉更(dragon)这一欧洲神话动物一直被用来象征各种坏人坏事。特朗普自己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被敌对方描绘为杜拉更;而他的支持者则把他反对的事物,例如
PC(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确)等等,描绘为杜拉更,把特朗普描绘为杀死杜拉更的古代英雄(图1)。 |
图1,漫画:Trump the Dragon Slayer(特朗普:杜拉更杀手)。
作者:Paul Snover,2015年8月26日。
因此,把“龙”译为“dragon”是非常错误的,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中国人在自称恶魔。 中国已经摆脱了“挨打”和“挨饿”的局面,正在致力于解决“挨骂”问题。但是译龙为 dragon 是在自己找骂,为反华势力妖魔化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抵消了中国外宣工作的部分成果,妨碍了中国“一带一路”等对外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该早日纠正“龙”的错误译法。 笔者于 2005年起涉足译龙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在学界内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译龙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自己的研究情况。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副研究员李奭学的学生林虹秀提供的材料表明,在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东方游记中,作者即已经把元朝宫殿里装饰的龙称为 dragon。[2] 笔者查到的最早资料是书籍 Le Livre de Marco Polo [3](马可波罗的书)。书名页上注明:1298年由他口授,由 Rusticien 用法文记录,1865年出版。书中第 268页写有这样的句子:“Encore y a pourtrais: dragons, bestes, oiseaux, chevaliers…”。书中对 pourtrais 一词的注释是 Figurès, peints。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有很多画像:龙、野兽、鸟、武士……”。 在引言(Introduction)部分 CXXXIV 页,dragon 一词还用于河流汉语名称音译的注释:Quelques jours après on franchit le fleuve Loung-ko (aux os de dragons)(几天后,你会越过龙骨河)。 林虹秀认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杜拉更(dragon)在外形特征指标方面有一半以上是相似的,这导致了西方人译龙为 dragon。笔者认为元朝军队的强大和残暴,可能也是其皇家专用符号龙被称为 dragon 的原因之一。 但是李奭学认为目前看到的马可波罗游记都不是原文,现有版本真伪难辨。另一方面,马可波罗可能把元朝宫殿里的龙误以为蟒蛇,进而称之为 drago。他考证出 1322年来中国的方济会士鄂图瑞克(Odoric of Friuli)用拉丁文 serpens(蛇)称元朝宫殿里的龙。[4] 笔者在鄂图瑞克 1891年版的法文版《亚洲游记》(Les Voyages en Asie [5])的第 368页上看到相同内容处使用了 serpent。但是作者在第 329页描述《山海经》一书时,使用了 dragon 一词:“dont tous les travaux sont intéressants, a extrait du fameux livre des Montagnes et des Mers, le Chan-ha.-king, des parties fort curieuses dans lesquelles nous retrouvons précisément quelques monstres à figure humaine: Le Kou qui a la figure d'un homme et le corps d'un dragon;......”(所有这些作品都很有趣,它们选自著名的、描绘山和海的书:《山海经》。我们发现其中有一种长着人脸的怪物,非常有趣,例如“鼓”[6]有着人脸和龙的身体;……)作者还为这段描述配了《山海经》里的插图。看来鄂图瑞克在描述蟒蛇状身体的龙时使用 serpent 一词,而在描述麒麟状(或蜥蜴状)身体的龙时,使用 dragon 一词。 鄂图瑞克在《亚洲游记》第 194 至 195页上写道:“En Chine, il existe une légende qui dit que les esturgeons remontent tous les ans le fleuve jaune à la troisième lune et que ceux qui réussissent à franchir les rapides de Loung Men, sont transformés en dragons (Loung).”(在中国有一个传说:鲟鱼每年三月回到黄河,那些跳过“龙门”处激流者,就能够变成龙。)他讲的这个传说显然就是“鲤鱼跳龙门”。此处的“鲟鱼”应该是“鲤鱼”的代称,因为当时欧洲还没有鲤鱼。原文中的 Loung 即是作者对“龙”的音译。 1583年出版的《葡汉辞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 [7])把“龙”译为 bicha-serpens(林虹秀汉译为“似蛇之大虫”),把“蛟”译为葡萄牙文 drag?o,即拉丁音里的 dracō 或英语中的 dragon。一般认为该辞典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和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编撰,但学界对此存有异议,此辞书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利玛窦的继任者、意大利人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在 1602年左右汉译《圣若撒法始末》时,将其中的 dracō 译为“毒龙”或“猛龙”。李奭学认为:“‘蛟’或‘龙’字的欧译或‘dracō’的中译,可能因此便在历史上正式定调。” 1635年,耶稣会士曾德昭(Alvaro Semedo)用葡萄牙文撰写《大中国志》一书。书中用利玛窦和罗明坚翻译“蛟”的葡文 drag?o 转译《封禅书》中黄帝所乘之龙。也就是说,曾德昭没有区分“龙”和“蛟”。 1815年前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以中文全译《圣经》,为此他在澳门编出了译经的副产品,即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而其中“龙”字根据龙华民的译法译为拉丁文的 dracō,然后再译为英文 dragon。由于马礼逊的影响很大,此后的人都使用这一译法。终于,中国龙和欧洲的杜拉更被混为一谈。 在此前一年,即 1814年,英国传教士马希曼(Joshua Marshman)出版了《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中国言法》一书,其中把“龙”注音为 loong [8]。笔者检索时还发现,在 1817年出版的一本英国外交官中国游记中写有“the Loong-wang-Miao, or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9],这显然是在分别音译和意译“龙王庙”。从那时起,loong 这一音译法一直延续至今,例如 1940年代上海出品的龙凤牌香烟的英文名是“Loong Voong Cigaratte”;海外华人姓名中的“龙”字也这样音译,武术明星李小龙的外文名之一是 Lee Siu Loong。 从以上考证结果可以看出,在元朝时,“龙”可能就已经被人们译为 dragon,至少和 serpent 并用。后来《葡汉辞典》的编纂者试图区分“龙”和“蛟”,但是没有发生作用,于是译“龙”为 dragon 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认为,追究到底是谁第一个把龙和 dragon 互译,没有什么意义。历史和文化是错综复杂的,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家的专用符号,象征统治和权力;今天的平民百姓则可以随意使用,表达喜庆的心情和良好的愿望,象征中国及其文化。文字的作用是准确简洁地表达事物在当下的内涵。因此,根据龙现在的情况认为前人译错了,是过度苛求他们了;另一方面,认为前人这样译了,后人就不能改变,也是错误的。 以上考证工作的最大收获是:发现外国人在用 dragon 和 serpent 等意译龙的同时,至少在十三世纪就已经在用 loung 音译“龙”这个字,至少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用 loong 为“龙”字注音并这样音译“龙”字。可见音译“龙”字并非什么神秘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不是到了近年才被一部分中国人发明出来的译龙方法。实际上外国人音译他国特有事物名称是一个很司空见惯的现象。
1882年,在中国邵武工作的美国牧师沃克(J.E. Walker)发表了一篇文章:“Pagoda, Loong and Foong-Shooy”(宝塔,龙和风水)。他写道:“The loong or dragon, as it is commonly translated, is to the Chinese nation all that the eagle is to us, and a great deal more. It is a mysterious, fabulous creature in many respects like the dragon of western fables, but far surpassing it. Not only supernatural, but almost divine qualities are attributed to it.”[10](龙通常被译为 dragon,它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就和鹰对我们的意义完全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一种神秘的、巨大的生物,在很多方面和西方神话中的杜拉更相似,但远远优于杜拉更。它不仅是超自然的,而且还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特质。) 1923年(民国十二年),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英文小册子(全书正文仅六十六页),书名为“The Chinese Dragon,龙”,指出中国的龙和欧洲的杜拉更存在本质的差别。书中写道:“We do not know who first attached the English name "dragon" to the Chinese conception "lung," but it is hardly fair to the Oriental ruler of the sea to be branded with the stigma which accompanies the English designation. ...... The dragon of the Chinese differs from the generally accepted Western idea in three striking particulars: in appearance, in disposition, and in the regard in which it is held.”[11](我们不知道谁第一个把英语名称dragon附加于中国的“龙”身上,但对于这一东方的海洋统治者来说,把和这个英语名称联系在一起的污名贴在它身上,是很不公平的。……。中国的龙和西方人熟悉的杜拉更有三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外形,性情,人们对它们的态度。) 1931年2月12日,牛津大学汉语教授 William Edward Soothill(中文名“苏慧廉”)牧师在英国皇家亚洲文化协会(Royal Asiatic Society)做了一场报告,他说:“...... . Again, in China, it is always beneficent, while the dragon of the west, for the most par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maleficent, injuring the people, stealing princesses, and calling forth the heroism of, say, a St. George, for its destruction.”[12](……。另一方面,在中国,龙总是行善的,而西方的杜拉更在大部分地区被认为是有害的,伤害人民,偷走公主,使英雄们例如圣乔治去杀死它们。)
1987年,翻译家吕炳洪教授撰文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皇帝,象征高贵。民间有龙船、龙灯。‘龙凤呈祥’,龙象征吉祥。我国有许多与龙有关的传说和比喻,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例如:‘他在县里是条龙,到了省里成了条虫’。这里,‘龙’比喻威风权威。但在英语中龙(dragon)则表示凶暴(violent, combative, formidable, baneful)。如果说‘His wife is a dragon,’这个隐喻就有很不客气的贬义了。”[13] 1988年,时为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阎云翔撰文说:“笔者一向坚持认为中国的龙既不是西方的毒龙(dragon),也不是印度的那伽(naga),三种神异动物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宜采用一个名称互译(如汉译佛经将 naga 译作龙,不少英文著作将龙译作 dragon)。”[14] 1991年,资深英语专家葛传槼指出:“dragon 这个词用于人是‘可怕的人’,不是‘可敬的人’,所以 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是‘望子成凶’,不是‘望子成龙’。”“无论如何,由汉译英,如‘人中龙’、‘龙蟠凤逸’等成语中的‘龙’都不可译作 dragon。”[15] 1992年,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大津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不同的参考系统,在理解某一词语时总是以此为参照,因此结果往往不同。……。又比如,dragon(龙)在我们着来是神圣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往往是罪恶的化身。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16] 1993年,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范守义在文章中写道:“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虽有对等词,然而其外延及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如 God/上帝(原义为天帝)或 dragon/龙,或一些哲学、文体学等概念。这就构成误解的一个重要因素。”[17]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评选吉祥物结果揭晓,原来呼声最高的龙落选。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的解释是:“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不宜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18]“龙的形象在东西方存在差异”;“西方人眼中的龙和我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寄托是不相吻合的,容易产生误解。”[19] 奥运会是世界瞩目的全球性盛会,是宣传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而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象征物。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使人们认识到译龙问题不是一件小事。 11月12日,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形象 - 龙的正名”学术艺术交流活动。活动组织者指出:“西方的龙‘dragon’是‘恶龙’,是凶恶,残暴势力的象征。长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把‘中国龙’翻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在各个领域的西方文化作品中,‘中国龙’一直和‘黄祸’和‘恶势力’联系在一起,经常被误读和丑化。活动建议以汉语拼音‘long’作为对中国龙的标准翻译。”[20] 笔者考虑到 long 在英语中是个常用词,已经有很多含义了,不宜再作为龙的英文译名,于是建议把龙改译为 Loong [21]。西安龙凤文化学者庞进也撰文提出译龙为 Loong [22]。笔者后来搜索发现,台湾学者蒙天祥于 2004年已经撰文呼吁把龙译为 Loong [23]。中国国家标准于 2012年起允许使用字母代表声调符号 [24],例如“陕西”被译为 Shaanxi,以区别于“山西”(Shanxi)。所以,Loong 这一译法是完全合法的。 2006年12月4日,上海《新闻晨报》发表了“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一文,副标题是“包括‘龙’在内的一些形象标志容易被误解”,报道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友富的建议: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进攻性的庞然大物,所以应该“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 吴教授的建议被理解为“弃龙”,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弹,随即,围绕龙的废存问题全国爆发了激烈的辩论。在此过程中,重新译龙的建议被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译龙问题首次走出学界范围,成为公众话题。 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时空调查:要不要给龙正洋名?”介绍了译龙为 Loong 的建议。12日,人民日报在“该如何称呼你,中国龙”一文中也报道了这一建议。14日,AP(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进行了报道,随后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 China Daily(中国日报)做了转发。 2007年10月12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召开,并发布了《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指出:“中华龙与西方 dragon 完全不同。中华龙形象神奇,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西方 dragon 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应将龙英译为 loong 以示区别。” 2015年3月两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岳崇提交《关于纠正龙与 dragon 翻译错误的提案》。2016年3月两会上,岳崇再次递交提案,呼吁译龙为 Loong,全国人大代表王军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2017年两会期间,岳崇第三次提交同样的提案。[25](编者注:陕西作家、全国人大代表贾平凹于 2018年3月提交类似提案,建议译龙为 Loong。)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和管理部门开始译龙为 Loong。 “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 CPU(中央微处理器)集成电路芯片,原来的英文名是 Godson,2006年11月改为 Loongson。 2008年1月,腾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网络游戏“龙”,其英文名为 Loong。 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其英文名是 Zhejiang Loong Airlines Co., Ltd.。外国人经常把“长”(long)写成 loong,因此,Loong 本身也有“长”的含义,“长龙航空”译为 Loong Air 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双关语。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出产的“翼龙”多用途侦察攻击无人机于 2011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展出。该机名字“翼龙”的外文名是 Wing Loong。 2017年5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龙之战》的海报公布,其英文片名是 The War of Loong。 很多个人也开始这样译龙,例如将 Loong 用于自己的网络昵称,将其和其它字母或词汇组合后注册域名。 已经建立了 Loong 词条的网上英汉词典有:爱词霸在线词典(www.iciba.com),海词词典(www.dict.cn),n 词酷(www.nciku.cn),百度百科(www.baike.baidu.com),里氏词典(www.dict.li)。已经建立了 Loong 词条的网上英英词典有 Urban Dictionary。Wikipedia(维基百科)也收入了 Loong,指向条目 Chinese dragon,The Free Dictionary 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方法。 在龙逐渐被音译的同时,有关部门或单位也把其它一些中国文化负载词改为音译。2009年2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文:“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同意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26] 此举意义重大,但是笔者有一个小的建议:为了避免出现“英语特殊化”现象,中国官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Xiangqi 是‘象棋’的罗马字母拼写法”,而不要明确说它是“英文译名”。在 Xiangqi 进入各国语言时,为了便于该国语言的使用者,可以也应该根据各国语言的拼写习惯,做适当的调整。X 和 Q 在英语里的发音和汉语拼音不同,Xiangqi 在英语里的发音不是“象棋”,因此,实际的英文译名可以是 Shiangchi,这个拼写的发音才接近“象棋”在中文里的发音。韩国首都首尔的外文译名在各语种里也是略有不同的。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提出京剧应该译为 Jingju,而不应该译为 Peking Opera [27]。数年后京剧界形成共识并开始行动。目前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的外文名称都已经使用了 Jingju 这一译法。
多年来,笔者力求穷尽,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到了几百幅涉及杜拉更的外国时政绘画,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在这些作品中,杜拉更象征的事物几乎都是负面的,正面的不到百分之一。[28] 十八、十九世纪,英法两国的漫画家都把对方的军队比喻为杜拉更,把己方元首或统帅如拿破仑和英国国王比喻为杀死杜拉更的英雄。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及其将领被描绘成杜拉更,林肯总统和北方将领则被刻画为痛击杜拉更的英雄。 二十世纪初,在俄罗斯和日本的战争中,日本被俄罗斯画家描绘成邪恶的杜拉更,而俄罗斯则被描绘成受到日本杜拉更血腥攻击的圣人、勇敢面对杜拉更的纯洁女神。在随后的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被描绘成凶恶垂死的杜拉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被描绘成残暴的杜拉更。在俄罗斯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红军与其敌人白匪的画家也都把对方画成杜拉更,自己的将士则在奋力劈杀杜拉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画家把纳粹德国画成杜拉更(图2),与此同时,纳粹德国的宣传画则把反法西斯的国家画成杜拉更。直至近年,俄罗斯在纪念二战胜利时,仍然把纳粹德国比喻为杜拉更。实际上俄罗斯的国徽中央就绘有英雄杀死杜拉更(дракон)的形象。 |
图2,海报:Poland fights Nazi Dragon(波兰勇斗纳粹恶魔)。
作者: Arthur Szyk,创作年份:1939年。
在反恐战争中,西方漫画家把恐怖主义组织描绘为杜拉更,而阿拉伯和伊朗的画家则把美国和以色列等画成杜拉更。 在各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在各国之间的局部冲突中,敌对方同样被比喻为杜拉更。经济危机、债务、赤字、自然灾害、空气污染、温室气体、疾病、瘟疫、火灾、核污染、二手烟、欺诈行为、恶劣脾气、粗暴语言、数学难题等等等等无数其它负面事物也都被漫画家画成了杜拉更。
尽管中国外语学界已经普遍知道 dragon 一词的含义极其负面,也知道译龙为 Loong 的建议和实践,但是主流态度仍然是坚持译龙为 dragon。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于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多部委联合参与。2017年,该工程公布了四百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诠释与英译,但是“龙”仍然被译为 dragon [29]。 该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工程’译审专家之所以仍将‘龙’翻译为 dragon,是因为译审组有来自外交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等机构的专家,大家都认为,以往中外交流不频繁时,可能外国人会纳闷,中国人为何会信奉一个凶恶的图腾形象。但到了今天,海外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龙,中西交流频繁后,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有龙的正面形象出现。”[30] 这些专家的逻辑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既然知道“‘龙’的概念在中西方完全不同”,为什么还要给它们使用相同的名字?南方的橘到了北方发生了变异,尚且要另外取名“枳”。龙和杜拉更“完全不同”,而且是中国的象征,其外文名事关重大,却反而得不到一个专用名称?连外国普通食品都各有其名:披萨、汉堡、寿司、巧克力、可乐,为什么对十几亿中国人自诩其传人的龙要这么吝啬呢? 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会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把通常认为负面的动物刻画为正面角色。这很正常,但无法改变这些动物本身的负面含义。虽然米老鼠非常机灵可爱,但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在为孩子取名时不会使用“鼠”字。 虽然在译龙问题上存在认识错误,该工程还是做了不少工作,它把很多中国独有的思想文化术语改为音译了,例如“君子”被译为 Junzi [31],“风骨”被译为 Fenggu [32],“仁”被译为 Ren [33](但笔者认为该译法过于简短,译为 Renship 较好)。
很多人担心外国人看不懂音译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这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音译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为新创的音译词撰写外文解释,包括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也可以让外国人通过接触实物理解其含义。 外国事物进入中国后,大量名称都是音译的,但是在中国毫无障碍,连三岁幼童都能知道何为“汉堡”、何为“可乐”,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外国成年人看不懂 Loong 和 Jingju 呢? 外文中每天都在产生新词和新缩写,外国人的做法是在它们第一次出现于文章或讲话中时简单注释一下。笔者把 dragon 一词汉译为“杜拉更”,在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做了一个注释“(dragon)”,相信大家都看懂了。 实际上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积极地音译中国特有事物的名称,例如 Kongfu(功夫)、Fengshui(风水)、Jiaozi(饺子)、Dama(大妈)、Tuhao(土豪)、Chengguan(城管)、Wanghong(网红)等等等等。 如果音译比意译简洁,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音译。中国人已经不再使用“意大利馅饼”一词,而是使用音译“披萨”。外国人同样喜欢“偷懒”。一旦他们知道 martial art(武术)还有一个简洁的同义词 Kongfu,立即就改用后者了。2006年,一些外国人给我来信讨论译龙问题时,都用 Loong 代替了比较啰嗦的 Chinese Dragon,包括反对改译龙的一位美国教授。 坚持也很重要。1948年,广东厨师在国外把“点心”译为 Dim Sum,长期使用,现在外国人反而认为把中国小吃译为 Snack 错了,应该译为 Dim Sum [34]。该词也早已被权威辞典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韦氏辞典)收入了。
参考资料: 1,图文视频资料汇总:习近平对特朗普说:“我们叫龙的传人”, 2,林虹秀:龙之英译初探, 3,法国国家图书馆, 5,法国国家图书馆, 6,钟山山神烛阴的儿子。 7,Ricci
Library Catalog, 8,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中国言法,1814年出版。Google Books 9,Journal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late Embassy to China(新近出使中国记事),1817年出版。Google Books 10,The Missionary herald at home and abroad: Volume 78(海内外传教士导报,卷78),1882年出版。Google Books 11,L. Newton Hayes, The Chinese Dragon,龙,商务印书馆,上海,192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第40至42页。 12,The Dragon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ume
63, Issue 2, April 1931, pages 498 to 599, 13,吕炳洪:汉英修辞中的文化因素漫笔,世界汉语教学(创刊号)1987年9月。www.cnki.com.cn 14,阎云翔:试论龙的研究,九州学刊,2卷2期,总第六期,1988年1月。 15,葛传槼: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在运用英语时易于无意识地犯“言不由衷”的若干例,英语世界,第10卷第5期(总60期),1991年9月号,第8至11页。 1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1992年第1、2期合刊。www.cnki.com.cn 17,范守义:走向科学:回顾与展望——中国的翻译研究(1950-1992),《外语研究》1993年第1期(总第35期)。www.cnki.com.cn 20,图文-“中国形象
.龙的正名”交流会,2005年11月12日, 22,庞进:呼吁:中国龙凤不是外国龙凤,应译为
Loong Feng,2006年3月15日, 23,蒙天祥:为“龙”正视听是我们的责任,广西文献(台北市广西同乡会编辑出版),2004年1月10日, 24,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5.5款, 25,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改译龙情况汇总, 26,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同意将“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的批复, 27,赵启正:京剧不是“北京歌剧”,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6日, 28,黄佶: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2015年第一版,www.loong.cn/ylfy 29,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30,400
条文化术语诠释与英译公布,专家:误译易引发误解,北京晨报(记者:张璐), 31,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32,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33,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34,“南翔馒头”要让外国游客一看就懂,文汇报(记者:王宝来),2009年3月29日, 【编者注:本文为上海大学《秘书》杂志而作,已经于 2018年3月15日发表于该刊
2018年第二期“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专栏”,发表时标题被改为“dragon 还是 loong:‘龙’的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略有删节。——
黄佶,2018年3月23日】 |
--------------- 《秘书》杂志编者按 国家话语生态建设是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主持人按语 胡范铸 “话语生态”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原创性学术命题,但它所指向的却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现实问题。例如: ——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失语何以重创中国慈善事业? ——在政府信息发布中, 铁道部发言人的“反正我信了”何以成为“雷人雷语”? ——在国与国之间的突发安全危机中,如何有效运用语言加以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构建了什么样的中国形象? ——中国网络空间中何以充斥“带路党”“五毛党”之类的话语冲突? 这些都可以说是“话语生态”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推动下,人类不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沟通与合作, 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达成理解、沟通与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军事问题,也是语言问题。 “话语生态研究”关注的正是人们的话语如何与社会环境互相作用。更进一步说,就是“语言活动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相反”,而其中的焦点问题就是“国家话语生态”。 当代语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话语, 然而话语生态研究与建设却是我们需要面对而又缺乏系统分析的领域,本期“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专题可以说是初步的尝试之一。 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的《dragon 还是 loong:“龙”的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从“dragon”在西方文化中的语义流变和基本色彩角度,有力地论证了把中国的“龙”翻译为“dragon”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负面效应。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佳璇的《“第一夫人”影像与国家形象修辞———以米歇尔·奥巴马的影像为例》,以美国前“第一夫人”的影像为例,分析影像传播中的国家形象修辞及其启发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家谊和日本北九州大学胡亦名的《致使、被致使和反致使“: 被 XX”结构与动因》则从“被主动”的结构分析出发, 不但指出汉语致使范畴的最新发展,更揭示了这一发展背后的社会动因。 国家内部如何进行更好的语言沟通, 国家和国家之间如何彼此理解, 社会如何健康地发展,不仅需要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而且需要一个好的话语生态环境。话语生态研究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胡范铸,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学、政治传播。 |
------------------ 凤凰网读者评论选 西方 “dragon”象征邪恶 中国龙到底应该怎样翻译? 凤凰网国学 > 国学评论 -------------- GTLANG99 [马来西亚,马来市网友] 干脆不用翻译,而是直接引入‘龙’这字(旁注 long),也让西方人学点中文字 2018-03-22 15:17 黄佶回复: 这太激进了。文字由音和形组成,同时学习音和形比较困难,可以让外国人像婴儿那样,先学习中文的音。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在让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音,迈出学习中文的第一步。 2018-03-22 23:44 ----------- ZHCHH2005 [湖南省,长沙市网友] 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译成外文应该有中国独特的表达,不必用外文现成的词汇! 2018-03-23 10:02 ---------------- 基连 [外星网友] 龙真的瑞兽?象征吉祥?正面?请问口口声声炎黄子孙的老兄们,有没有读过司马迁的史记呢?史记记载,夏朝时黑龙化龟的故事,后来影响到了周代的幽王。祥瑞?正面? 炎黄可不被(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祥瑞这种锅哦。 2018-03-23 15:30 黄佶回复: 历史上龙有好有坏,但现在情况是:国家主席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因此,龙不应该再和恶魔 dragon 搅合在一起。 2018-03-25 00:00 ------------- HAIREL [陕西省,西安市网友] 把 dragon、Dinosaur 分别音译为“砖哏”“呆呢骚(或者翻译为恐鳄)”,代替所有翻译过来的西方恶龙和恐龙这两个词,至於 Dinosaur 时代的那些爬行动物,一律以 xx 鳄代替,比如剑齿鳄、霸王鳄等等,鳄这个字来自古汉语,专指那一类爬行动物。 2018-03-23 20:22 ------------- JJJ86505218 [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Loong,龙,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2018-03-23 23:34 ------------- 大大大司令 [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错了就改!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弄得那么复杂。马上改!!! 2018-03-24 00:18 ---- QHWJG [山东省,济南市网友] 恐龙该译为恐鳄,西方邪龙该译毒鳄,中国龙译外语该为 loong、liong 等(我国有地方读龙音为 liong)。 2018-03-24 10:39 ----------- yfwwx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反对译龙为 Dragon 的人,只看到西方对龙的一种看法,为什么不看看英国女王五十年代就批准 Red Dragon 为威尔士的国旗呢?他们为什么不反对 Dragon 呢?或者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 Red Dragon 的存在,并没有邪恶的意义呢? 2018-03-24 16:35 黄佶回复: 女王批准威尔士人国旗上画 dragon,就等于她认为 dragon 不邪恶?你知道英国女王 2012 年钻石婚纪念金币上面刻的是什么图案吗?是圣乔治杀死 dragon 的画面。欧洲只有少数地区的人喜欢 dragon,英国女王不过是尊重威尔士人的习俗而已。东亚以外地区,全世界大多数人都视 dragon 为恶魔,难道这还不足以把龙和 dragon 划清界限吗?既然你知道威尔士人喜欢红色的 dragon,那你知道吗?威尔士人仇恨白色的 dragon。现在反对译龙为 dragon 的理由足够充分了吧? 2018-03-24 23:57 ----------- 碧海长鲸 [美国市网友] 龙—— Dragon,欧洲学者这样传译两三百年了,为了逢迎他人的好恶而变化,要么被谤毁“欲盖弥彰”,要么曲意逢迎……。《圣经》创世记记载挪亚方舟,滔天洪水,挪亚等一船生命只能在方舟上耐心等待…… 。无独有偶,中华原生信仰道教的《山海经》、古诗《楚辞》,大鲧以堵的办法治洪水,洪水滔天;大禹以疏导之法,人力微弱、担当虚荣之名而已,是 Dragon ——黄龙(应龙)以神力劈开了堰塞,形成了河川……。黄龙(应龙)—— Dragon 搭救了挪亚方舟!基督徒、无论白人、黄人,是否尊重《圣经》的话语?请看《圣经》犹大书 1:9——天使长米迦勒……,与魔鬼争辩的时候,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罪责他,只说:“主责备你吧!”。“舌头” + “毁谤”,合宜吗?FYI 2018-03-25 06:03 黄佶回复: 应龙也不是 dragon。dragon 的翅膀是蝙蝠肉翅。在西方神话中,蝙蝠象征邪恶。 2018-03-25 08:07 --------------------- 儒生任重,3月22日 17:41 |
------------------ 其它转发网站: 争鸣 | 译“龙”为“dragon”: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一个败笔 译“龙”为“dragon”: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一个败笔 西方“dragon”象征邪恶,中国龙到底应该怎样翻译? 西方“dragon”象征邪恶,中国龙到底应该怎样翻译? 西方“dragon”象征邪恶,中国龙到底应该怎样翻译? 西方“dragon”象征邪恶,中国龙到底应该怎样翻译? 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败笔:把“龙”译为“dragon” 把“龙”误译为“dragon”,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大败笔?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